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木铎金声育桃李——通城一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社会

2023-08-03 22:22 来源: 掌上咸宁
【字体:

  本报记者 周莹 通讯员 付细龙

  掌上咸宁报道

  7月27日,通城县邮政公司投递员将华中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顺利送达到通城一中考生万颖翔的手中。“拿到通知书,感觉这么多年付出都没白费,能够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硕博连读,给高中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感谢母校的教育与培养。”

  像万颖翔一样,今年通城一中共有408人被一本院校录取。去年,通城一中高考一本人数首次突破300人大关,达到386人。今年,通城一中高考一本人数再次突破400人大关。其中,600分以上共计64人,985院校上线人数40人以上,211院校上线人数100人左右,均创历史最高。

  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一切离不开通城一中多措并举改善办学条件,持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现代化教育制度、建立特色教育机制等一系列措施。

  困局:发展瓶颈难突破

  通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在校学生5566人,在岗教职工563人,是一所特大型县域高中,先后获得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全省绿色学校等10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在83年发展历程中,通城一中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前几年,学校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危机:优质学生外流,生源不理想;好教师招不来、留不住,优质师资流失严重;办学成绩一般,社会家长不满意等。

  三年前,当从教30多年的杜华伟以校长身份回到通城一中,看到的校园却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校园“荒草萋萋”、教师状态“一盘散沙”,完全没有一所名校应有的样子。“学校要求老师上早晚自习,有近一半的老师不到岗。”

  “县一中如何突破发展困局,走上振兴之路?”杜华伟与一线教师逐一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决心顺应改革潮流,从建章立制着手,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校园。

  破局:改革创新是关键

  改革东风涤荡通城一中。“制度不是‘摆设’,如果不执行或打折扣地执行,对学校发展、师生成长反而会起反作用。”杜华伟对此直言不讳。

  构建现代化教育制度,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学校全面修订或重新制订各项管理制度33项,使学校在教育、教学、人事、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初步实现体系化、制度化、标准化。截至目前,在杜华伟的带领下,学校新制订或修订了26项有关制度,编印了内部手册,包括学校行政人员管理评价方案、班主任评价办法、备课组长评价办法、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案、财务管理运行制度、家校共建合作章程等,涉及到学校管理的人、财、物、事等方方面面。

  高平台引进优秀教师,努力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近两年来,在通城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县委编办等各职能部门的坚定支持下,学校招聘和引进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一中现有硕士研究生、985、211毕业生近60名,有10多名青年教师毕业于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85名校。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加盟,极大地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

  学习借鉴新的教学技术,形成特色教育机制体制。学校制订和实施了《通城一中奥赛部分层教学、精品教学“22+44模式”实施方案》,从培养目标、基本路径、学制、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等全面改革现有的办学机制、体制;实施奥赛竞赛辅导、诊断性培优辅导和师生一对一学习帮扶,对每个年级综合排名前10的同学包保到各学科教师,对每个年级综合排名前40-60名的学生补齐学科短板和知识结构短板;实施强基培训计划,从2021年开始学校每年自筹经费100多万元,引入资质齐全、业绩优良的专业辅导人员进校,一对一辅导尖子生,实现与“双一流”大学的对接。      

  新局:校风学风大转变

  在追求卓越的路上,通城一中紧跟教育发展新趋势,多措并举推动教育事业提质增效。

  硬件设施提档升级。近几年,学校先后投入1亿余元,新建停车场、学生运动场、3栋教学楼和能容纳5000人就餐的食堂、现代化高标准录播室、标准化考点,调剂和改造10栋学生宿舍楼、师生文体中心,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近100台套。现在的校园花团锦簇绿树成荫,亭台楼榭错落有致,风景如画环境优美。

  教师待遇明显提高。近年来,通城县委县政府落实教师职级并行制度,打通教师职级晋升的瓶颈,疏通教师专业成长的渠道。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教师的工作绩效奖从2019年的人均70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4000元,再迅速增加到2022年的30000元以上,激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注入强大动力。

  教风学风根本扭转。学校排除重重阻力,坚定不移实施全封闭式寄宿制管理。开展以“积极备考、诚信应考”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严抓考风考纪,端正教风学风。印发“拒绝手机进校园倡议书”,开展家校合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上课、上自习及在宿舍玩手机的现象下降了80%以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学校大力开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校园创建活动,广大家长通过到学校实地陪餐、陪寝、陪上课等方式,逐步理解并衷心支持学校这一举措,从根本上扭转了校风,确保了校园平安。两年来,6000多名师生无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教育教学秩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