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通讯员 李洪江 魏君
近日,走进武昌鱼原种场,一块精养鱼池水面,众多的鱼料投喂机与增氧机中,浮着一只“丑小鸭”——水体监测站。别看它不起眼,8月28日公布的2023年鄂州市职工“五小”优秀成果榜上,就有它的名字。
自2019年开始,全国总工会开展了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这只浮在鱼池水面的“丑小鸭”是鄂州“五小”成果《“武昌鱼”健康养殖气象保障新技术研究》的核心部分。
在精养鱼池中间,“丑小鸭”与增氧机并排浮立,被固定的浮排仅有一个平方米左右的空间,上面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水体监测设备、无线信号发射天线。除了这台设在水面的水体监测站外,还有一座小型的气象自动观察站建在鱼池边。
放养“丑小鸭”的是鄂州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首席专家洪涛,也是这项“五小”成果的技术负责人。
洪涛说,这里自动收集水体、空气、湿度等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到监测后台,“每周要来一次,划小船过去看下,确保监测站正常运行。”
鄂州有40多万亩的养殖水面,而水产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业,天气气候变化对其生产的影响十分巨大。鄂州是武昌鱼的故乡,2021年11月,该市气象局便开始了“武昌鱼”健康养殖气象保障新技术研究,希望能为鄂州武昌鱼产业链提供气象VIP服务。
据介绍,气象监测数据经分析后形成《“武昌鱼”养殖气象服务专题》报告。此报告目前已向各水产养殖户提供了7期,如今年的第4期中,就梅雨期第四轮降水的到来,及时提醒养殖户加强巡塘,防范雨水冲刷造成池水浑浊、溶氧降低而引起的翻塘,必要时及时开启增氧机。另外,该技术创新项目还就武昌鱼的养殖做了周年服务方案,“水体监测站就是设在华农教授、武昌鱼繁育专家王为民的基地。”洪涛说。
鄂州市农业农村局是此项成果的参与单位。相关水产养殖专家认为,此项创新技术通过实验观测,建立了水温、溶氧垂直分布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增氧等人为干扰措施强度与时间,破坏或避免温跃层、氧跃层的形成,编制了基于不同天气条件的武昌鱼产业链的健康养殖技术指南。
目前,该项技术成果的应用正在试验与改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