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喜迎二十大| 精诚为民护健康——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十堰

2022-10-11 00:00 来源: 十堰日报
【字体:


  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病房内,医护人员正在查房。记者 刘旻 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建设“健康十堰”为目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夯实医疗卫生基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高质量发展
  区域医疗中心初步形成
  多年来,全市卫健系统着力打造特色龙头医疗品牌,增强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秦巴山区域医疗中心初步形成,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3000万人口。
  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累计创建省、市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290余个,生殖医学、器官移植、中医康复、心脑血管病精准治疗技术等引领周边地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建设全面提速,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大幅提升。
  全市30项医疗卫生领域项目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占获奖项目总数的35.7%。医疗技术的长足进步,为我市从医疗卫生大市向医疗卫生强市跃进提供了强大支撑。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达90%。
  全市60家医疗机构创建成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茅箭区武当路街道龚家湾社区、张湾区花果街道头堰社区、竹山县城关镇东门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开办各类托育服务机构171家,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1.59个;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农村30分钟急诊急救服务圈全面建成。
  强基固本
  医疗服务网络越织越密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医疗服务网。
  城乡居民医保在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标准,消除城乡差距,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所有县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服务公平性显著增强,城区15分钟医疗圈基本建成,每个乡镇均建有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均建有标准化卫生室。
  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探索形成具有十堰特色、符合山区实际的“3+2+1”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逐步形成。
  打造“秦巴山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等6大中心,组建城市医疗集团4个、县域医共体9个、健康联合体6个、专科联盟29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6个,全市加入医联体的医疗机构达165个。
  城区2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4大医疗集团形成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共享优势公共卫生资源,服务城区常住人口103.34万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38.57万人,实现社区内“小病能治、大病能识、重病能转、慢病会管”。
  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城市医院“挂县带乡联村”对口支援行动,通过城区三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定点帮建村卫生室,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引育并重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百人计划,打造一支能力强、留得住的农村医疗队伍。
  健康惠民
  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6.97%,人均期望寿命达79.05岁,婴幼儿死亡率降至3.32‰,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一串亮眼的健康指标,是我市健康惠民的生动写照。
  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出台《“健康十堰2030”行动方案》,市级成立健康管理中心,10个县市区成立健康管理联合体,以县为单位实现慢性病管理全覆盖。扎实开展全面健康管理工作,推动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向基层延伸。
  全面改善妇幼健康服务,建成妇幼保健机构7个。市妇幼保健院着力打造秦巴山区妇女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妇幼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妇幼医学人才培训中心、妇幼健康科普中心,为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强化健康教育预防,扎实开展323攻坚行动,房县、郧阳区、丹江口市试点开展“医卫融合”慢病管理,布点建设慢病健康管理中心,拉网式筛查高危人群,多层级协同、组团式开展慢病“早干预、早管理、全流程、闭环式”健康服务。
  面对疫情,坚持“人物地”同防,织牢织密“外防输入、多点触发、应急处置、全民防护”四张网,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2020年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我市取得全省市州病亡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成绩。
  新起点,新征程。我市将继续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驶入更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努力绘就“健康十堰”美好蓝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