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是中国的卡车之都,也被称为“车城”的湖北省西北地区,一个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新型汽车城市。1969年12月1日,省革委会下发通知:“决定撤销‘郧阳十堰办事处’,成立湖北省十堰市。”至此之后,卡车之都的命运逐渐被改写,城市的建设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回到过去,一张张照片背后都有十堰市不一样的故事。
1987年的工人文化宫
1981年的十堰全景
建设初期的十堰市,山丘环绕了市区,一眼望去田园与低矮的房屋环环相扣,远处的山层峦叠嶂,望不到头,很难想象如今的十堰早已高楼密布。
1971年的襄渝铁路
1981年的二汽总厂办公楼
80年代初期的二汽总厂办公室相比于其他楼房,看起来更加气派。
1981年,二汽生产的第一辆军用越野车,在陡峭的坡道上进行实验,那时的人还跟它一起比赛。
1981年正在被运输的东风车
1988年停满东风车的场地
那时的十堰市,假如你看不到成群的自行车,看不到一辆辆小轿车,那应该能看到成片的东风车,这就是曾经那时的汽车城。
1978年的五堰街
七十年代末期的五堰街,半边街还是“扬灰路”,一边是成排的楼房,一边是成片的田地,道路上稀稀疏疏的回开过几辆东风车,行道树还不是那么粗大。
1969年,十堰办事处公共汽车队组建并开通了十堰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线,从三堰长途客运站至黄龙镇,这是十堰公交的发轫之年。
曾经的5号公交车
1981年的五堰百货商店
五堰商场原名五堰百货商店,1971年5月动工兴建,1973年12月竣工并开业,是十堰第一家综合商场,每次都是人山人海,拥挤的人群,大家都喜欢里面的新鲜玩意儿,琳琅满目的商品,是几代十堰人的回忆。
1983年的五堰南街集贸市场
八十年代的五堰南街集贸市场,人头攒动,逢年过节的时候更热闹,市场两边全是帐篷搭的商铺,围观驻足的人很多,总是能买到心仪的东西。
1981年的邮电大楼
1981年,刚刚建成的邮电大楼,就像是大道边上的一个独栋,身边还没有其他建筑。
1982年的五堰饭店
1988年鸟瞰柳林路
1980年的东岳路
1981年的五堰
1981年,从朝阳南路眺望五堰,远处崇山峻岭,高楼很少,只有层峦叠嶂的高山。
1978年的六堰
从山坡上俯瞰,六堰就像是一个自成一体的村落,被群山环绕,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
东风剧场
1982年的东风剧场
1976年10月竣工的东风剧场,是当时十堰二汽厂的一座供放映电影、演出和开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十堰市第一个大型的娱乐场所。
1987年的十堰市图书馆
80年代的图书馆前面的那一片芦苇丛就是之后的人民广场。
1988年的人民广场
1988年,刚平整的人民广场,举办着鄂豫川陕商品交易会,虽然设施不完善,但是还是来了很多购物的人。
1996年的人民广场
相比于80年代的人民广场,山丘之下的高楼已经遍地开花。
1984年的人民商场
1984年正式营业的人民商场,虽然只有矮矮的三层,但却是鄂西北当年最大的人民商场,给无数人留下了回忆。
1982年的张湾
1978年的张湾转盘
七十年代的张湾转盘,公园路、车城路和车城西路在此交汇,路上跑的基本上都是东风车,自行车都很少。
1981年的二汽张湾医院
如今二汽张湾医院己更名为国药东风总医院,是大型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1981年的公园路
1978年的三堰
七十年代的三堰,随处可见的东风车。
1993年的十堰大学
如今十堰大学己迁址北京路,更名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981年的三堰汽车站
1978年的火车站
火车站承载一代又一代十堰人的回忆。
1981年的茅箭公社
1981年的红卫
八十年代的红卫,山丘之下看似很平静。
1988年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981年的花果社区
1981年的黄龙大桥
黄龙大桥建于1968年,是鄂西北通往川陕的主要道路。
1981年的东风轮胎厂
许多十堰人在这里工作,养育一家人,这里就像是青春的见证者一样。
1987年的六堰转盘
1988年的人民北路
因为十堰举行了鄂渝川陕商品交易会,马路上完全被逛集市的人占据,停满的自行车,数不尽的人群,肉眼可见的热闹。
1978年的人民北路五堰段
1981年的朝阳路
八十年代初期,朝阳路的旁边是一条大河。
1981年的十堰市人民政府招待所
1982年的人民医院
1978年的车城路
十堰,一座与汽车有缘的城市,在时代的变迁中总是随处可见东风车,在湖北的西北地区总是繁衍着自己的生机,曾经的照片见证了十堰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些故事早已不记得,但是回顾这些峥嵘岁月,你会发现无数高楼的背后就是十堰发展的起点,山丘之下的平原早已承载无数十堰人的回忆,提升了高度,带来了欢笑。(作者 网友“北野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