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步道游人如织。(资料图片)
雪后初晴,寒梅凝香。12月1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关于加快城区健康步道、公园游园、过街设施、道路微循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办理工作开展视察。“这些民生工程建设,我们非常满意。”视察过程中,频频出现的这句话反映了市人大代表共同心声。
上午8点40分,市人大代表走上北京路环球港人行过街天桥,实地体验人行过街工程带给市民的便利。
天桥桥面采用陶瓷颗粒铺设,颜色以“活力橙”为主色调,两侧护栏为镂空渔网形状,看起来简洁大方。天桥呈 S形飘带状,将北京路跨柳林路立交桥装扮得十分漂亮。
从京津园广场到环球港广场平台,大约用时3分钟。体验过程中,市人大代表纷纷表示,天桥建成后,市民出行不仅更加方便,还能实现人车分流,更加安全。
随后,市人大代表来到十堰城区健康步道北京路百强塔入口。顺着健康步道一路前行,沿途可观赏道路两旁的青松、翠竹、香樟、拐枣等多种十堰本土植物,还可俯瞰十堰博物馆、十堰体育中心、十堰奥体中心等城市地标建筑。
“远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近处,植被葱茏,鸟鸣啾啾;脚下,地板软硬适中,脚感很棒!”市人大代表张芳超感叹道。
代表们纷纷表示,全钢结构悬空步道让人耳目一新,步道两旁树木林立,行走其中,能零距离感受“山水车城”的自然美景,还能于“云端”极目远眺“宜居十堰”的现代都市风光,这项民心工程真是办到了市民心坎上。
“为了尽快将这一民生工程建好,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最多的时候有近千名工人同时作业。”市城控集团总经理黄世良说。
市城控集团市政园林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金介绍,健康步道在设计之初,就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步道上下左右5米纳入生态修复范围,占比达总工程量的20%。以往贴地段步道需要在山体开辟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山体自然样貌。健康步道采取架空步道设计,采用桩基支撑,且步道下方的空间完全不影响绿植生长,最大限度保证自然山体原貌,降低施工对自然山体破坏。同时,还具有景观效果好、观赏效果好等诸多优点。
在位于紫霄大道健康步道出入口的紫园内,记者看到,台阶两侧摆放了各色鲜花,整个园区干净整洁,园内多功能旋转滑梯、太极形沙池、健身圆盘等游乐设施一应俱全,不少市民在此游玩。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紫园占地面积13274平方米,包含儿童亲子游园、综合服务驿站、健身场地、休闲空间等。
为扎实做好《关于加快城区健康步道、公园游园、过街设施、道路微循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办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对城建重点工作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印发《2023年城建重点工作责任分解方案》,将涵盖议案项目在内的36项城建重点工作、80个重点项目和35项征拆任务,细化为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廓清工作思路,明确责任分工。围绕落实议案任务,市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日常调度,强化督导,专题会议研究、专报调度督办30余次,推动相关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提升工程质量,完成了既定目标。
目前,中心城区健康步道已累计完成建设任务15.1公里。其中,高标准规划建设健康步道4.3公里,改造四方山生态公园南门、市公积金中心后山体、茅箭区武当路街道南山公园游步道3.3公里,其他地方游步道7.5公里。2023年下达城市公园游园建设任务10处,实际建成12处;涉及市政道路、微循环及人行过街工程建设项目14个,已完工12个,其他项目正加紧建设中。(记者 吴忠斌 张婧 通讯员 闫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