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水润京堰 十年十变 | 十堰:汉水之滨常吟“关关雎鸠”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十堰

2024-12-06 00:00 来源: 十堰日报
【字体:

  11月28日,天朗气清,雁过留声。走进十堰市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只见灵秀的汉江微波泛动,十七孔桥在碧蓝的水面上倒映出婀娜的身姿,午后金色的阳光尽情地倾洒在汉江两岸。

  水鸟,是这片湿地的“精灵”。苍鹭优雅地踱步于浅滩,与随风摇曳的芦苇相映成趣;白鹭三五成群从水面上掠过,留下一抹抹洁白的倩影;野鸭欢快地在水面上冲刺,忽然一头扎进水里,只留下一圈圈荡漾的涟漪……

  “郧阳湖湿地属水库、河流及滩涂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完整,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适宜,是鸟类理想的栖息地。”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彭芬芬介绍,得益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栖居,包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黄胸鹀、黑鹳、中华秋沙鸭等。

  “郧阳湖湿地,是伴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而形成的。”彭芬芬说。

  为了保证丹江口水库之水能够一路自流北上,丹江口大坝于2005年9月26日启动加高工程。经过近8年建设,大坝“长高”了近15米,最高蓄水位从157米提高到170米,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

  高峡出平湖。随着丹江口大坝加高、蓄水增加,郧阳城区周边汉江河谷两岸部分土地被淹没,水面变得更加宽阔,因季节性水位涨落变化而出现了一大片湿地,这便是郧阳湖湿地。

  为保护湿地、涵养水源,郧阳区着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环郧阳湖消落地栽植柳树、水杉等亲水树木,以及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促进生态系统修复,提升湿地水源涵养能力。2016年,郧阳湖湿地启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经过5年努力,于2021年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批复,正式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11月,它成功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作为汉水进入丹江口水库前的一道重要生态屏障,郧阳湖湿地肩负着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安全的光荣使命。在这片1404.09公顷的湿地里,生长着多达290种维管植物,它们共同构建起的生态系统,如同一个天然的水质净化装置,过滤水中的有害物质,维系着水生态平衡,涵养着奔涌北上的一泓清水。

  湿地是地球之肾。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丰饶的水系,造就了这里面积广袤、种类多样的湿地。中华诗祖、房陵(今十堰市房县)人尹吉甫编纂的《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场景,在汉水之滨的十堰经常可见。

  “10多年前,十堰有记录的鸟类只有100多种,如今已增至300多种。近年来,我在黄龙滩湿地、郧阳湖湿地先后拍摄到中华秋沙鸭、朱鹮等珍稀鸟类。”十堰“最美守井人”、东风22小学教师刘洪军说。

  刘洪军长期坚持拍摄鸟类,足迹遍及十堰山山水水,累计拍摄鸟类照片约30万张。这些照片,定格湿地上一只只欢快的“精灵”,也记录下十堰生态环境的点滴变化。他表示:“鸟儿是最有发言权的生态环境‘鉴定师’。越是珍稀的鸟类,对栖息地环境洁净度要求越高。10年来,十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湿地保护面积越来越大,我拍摄到的珍稀鸟类也越来越多。”

  调水10年来,十堰严格落实红线管控责任,将重要湿地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同时,将湿地保护纳入林长制、河(湖)长制考评体系,全域压实管护责任,不遗余力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目前,全市共有湿地979块、总面积超9万公顷,其中省级以上重要湿地8个。

  十堰大大小小的湿地,在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大自然的生灵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栖息繁衍之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维管植物2796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36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03种。今年10月,在哥伦比亚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官方活动中,十堰获评第二届“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十堰日报记者 马会骏  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