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柳河口村,一架归巢式无人机从机巢缓缓升空。几分钟后,碧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库以及丛林繁茂的库岸便清晰地呈现在监视器的画面上。这是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利用数智化系统守护“首都水井”的一个缩影。
2024年12月25日,湖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认真总结武汉市城市运行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平台、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经验做法,加强复制推广。
湖北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中国联通十堰分公司(以下简称“十堰联通”)主动承担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使命。通水十年来,十堰联通加快建立库区水质监测体系,构建“技防+人防+物防”的“1336”水质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保水护水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预警型转变。
创新科技引领应用
立体化护水模式打造全国样板
“晶莹剔透,形如桃花,周身环绕触手,这就是‘活化石’桃花水母。”2024年10月27日,十堰丹江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水质室主任熊屹介绍,丹江口库区近日又一次发现桃花水母。
据熊屹介绍,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要求十分严苛,需要自然环境好、水质洁净、酸碱度适宜等一系列优质的环境条件,是水质“检测员”。这并非桃花水母在丹江口库区首次出现,此前它已多次现身。这是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佳佐证,是对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生态保护的充分肯定。
十堰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十堰联通联合南京紫金山实验室承建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数字化平台,得到十堰市、丹江口市两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数字化平台融合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自主核心能力,引入卫星、无人机、水质波纹监测等新设备,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执法监督等,构建集综合分析、业务管理、辅助决策于一体的多维度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智慧监测创新应用体系,助力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监管、治理工作由信息化迈向数字化、智能化。
“通过AI算法监测闯入环库岸线、非法垂钓、危化品运输等行为,对全市重点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厂实施大数据监测,实时比对企业污水处理设备入水口流量、出水口流量、电量等数据,自动研判企业治污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预警。”十堰市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
目前,一条“空、天、地、水”全方位守水防线已在丹江口库区筑牢。“决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库!”由十堰联通建设的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智慧监测体系,不仅为丹江口库区的水质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全面构建“1336”体系
数智化赋能守好“一库碧水”
随着网箱养鱼的取缔与禁捕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渔民退捕后加入丹江口库区“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队伍。在十堰,2314支志愿服务队伍、30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库面清漂、库边清渣、库岸巡护等志愿服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护着3524.8公里的库岸线。
如今,智慧管理正为守护库区安全赋能。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调度中心,实时展现着大坝形态、水质状况、库岸稳定性等多维度信息的同步映射与在线动态推演内容。这正是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数字化平台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为平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唯一的运营商,十堰联通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员突击队”“党员攻关组”“党员包保制”等多种形式组建攻关团队,形成“骨干带头、党员参与、制度梳理、专家指导、组织评估”的攻关流程,与“数公基”紧密结合,构建了完善的“1336”水质智慧监测体系。目前,全市两级水质安全保障数字化平台均由十堰联通承建。
现任中国联通十堰市分公司副总经理顾朝君是项目交付的前线总指挥,也是丹江口市十一届政协委员,曾在丹江口工作近6年,他对如何发挥中国联通在云、网、数、智、安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通过数字化赋能守水护水工作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思考。据顾朝君介绍,“1336”水质智慧监测体系即建立1个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整合成立综合执法、水质巡护、生态环境警察3支队伍;搭建水质安全保障监管、调度、监督3个数字化平台;基于数公基底座数据开发6大应用场景系统:断面水质监测、卫星/无人机遥感监测、重点涉水企业监管、环库岸线监控、环库公路移动污染源电子监管、国省控监测站点防入侵监测,形成卫星看、监控盯、水上巡、岸上查的保水护水“天罗地网”。
“1336”水质智慧监测体系对系统发现、上级交办、群众反映的所有涉水问题,半小时内分办,巡护队伍2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置,48小时内办结销号,形成“发现、交办、处置、反馈”闭环联动机制。如今,丹江口库区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十堰联通将持续加强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全力提升“守井硬实力”,以数智化手段助力“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探索深耕新质生产力
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24年5月21日,由十堰联通牵头组建的十堰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十堰市低空经济产业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十堰联通已成为十堰市打造“鄂西北低空经济发展枢纽城市”的中坚力量。
“十堰联通大力推进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加快推动信息通信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有机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数智’力量赋能低空经济腾飞。”十堰联通党委书记、总经理胡丹表示。
近年来,十堰联通在十堰建设国家战略水源和安全保障区、中国商用车之都、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世界旅游目的地、区域中心城市五大功能定位上持续发力,主动参与服务地方低空经济、全国车路云试点、信息化转型等领域建设。
“截至目前,十堰联通累计新建农村900兆基站1500余座,已实现行政村900兆5G信号全覆盖;已完成十堰城区、各县市区城关镇和发达乡镇千兆光网全覆盖,实现工业园区万兆光网接入。”胡丹介绍,十堰联通已建成超广覆盖、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智能体验的全光运力网络;持续构建以智算为主、以通用算力和边缘计算为辅的多元算力供给体系,为“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搭建直达武汉的大容量算力出口;建设“十堰市工业大数据中心”,上线机柜118个,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最大的工业大数据中心;在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第二核心智算中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
十堰联通聚焦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累计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研发20余个。2023年以来,积极参与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基层应急能力体系、数字化水源地保障体系、5G+工业互联网、两山转化GEP核算体系、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数字乡村等领域数智化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智变”。助力打造的东风龙擎动力5G工厂、农夫山泉数字化5G工厂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在十堰联通的努力推动下,十堰市千兆城市建设取得飞速进展,成功入选国家千兆城市。
未来,十堰联通将继续加大对“宽带快服务·全千兆·新标杆”服务品牌的投入与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共谱美好智能生活新篇章。(作者 王锋 喻成立 宋显峰 朱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