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十堰启动返乡创业五大行动 2027年将建成超50个创业载体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十堰

2025-07-10 09:50 来源: 十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

  近日,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出一揽子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硬核举措。政策以“回乡促创业、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为核心,通过五大行动18项举措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提供全要素支撑:2027年将建成50个创业载体

  《通知》明确提出具体目标:力争年新增返乡创业主体达到外出务工人数的2%左右,到2027年,全市建成50个以上返乡创业园区(基地、街区)及项目。此举旨在通过创业载体集群化发展,形成 “创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的良好生态。届时,这些园区将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农文旅融合等特色领域,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从场地到资源的全要素支撑。

  “大数据+铁脚板”精准服务:创业机会“送上门”

  为破解返乡人员“想创业却不知从何入手”的难题,《通知》提出实施信息对接“助航行动”,构建“三位一体” 信息服务体系。

  精准画像: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建立返乡创业人员数据库,动态掌握返乡情况、技能特长和创业需求,实现“一人一档”跟踪服务。项目导航:编制返乡创业项目库,涵盖汽车零部件配套、武当文化文创、丹江鲌养殖等特色项目,常态化向社会发布。政策直达:梳理税费优惠、设备补贴等政策,编制《返乡创业政策手册》,并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开设专栏,实现政策“一键查询、精准匹配”。

  聚焦十大特色产业:“量身定制”创业赛道

  《通知》锚定十堰产业特色,推出重点领域“强链行动”,构建多元创业赛道。在传统优势产业方面,鼓励围绕“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发展配套产业,推动“竹山绿松石工艺师”“房县黄酒酿造师”等特色劳务品牌升级。

  新兴领域包括:依托武当文化、汉水文化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支持返乡人员打造森林民宿、农耕体验项目;立足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聚焦黄精、淫羊藿等中药材种植及林家乐运营;布局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新赛道,鼓励无人机植保、直播电商等新业态。

  此外,绿松石文创、卫浴纺织、循环经济(如秸秆综合利用)等领域也被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业”的创业格局。

  全周期服务“护航”:从培训到融资“一站式”保障

  为让返乡创业者“创得成、留得住”,《通知》推出“筑巢、赋能、暖心”三大保障行动。平台支撑:盘活闲置资产建设返乡创业园区,推动高校建设孵化基地,引入风投机构和 “天使投资人”,为初创项目注入资金活水;开通邮政物流专线,降低农产品上行成本。

  能力提升:开展“技能 + 创业” 定制培训,涵盖 “马兰花” 创业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组建 “创业导师团”,引入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资源,提供从项目设计到市场开拓的全周期指导。服务下沉: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县级中心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乡镇服务站帮办社保、户籍等事项,村级服务点协助解决土地流转等问题,让创业者“办事不出村”。

  走出去“敲门”招商:“诚意满满”拥抱楚商回归

  为吸引更多在外十堰人返乡,《通知》明确将 “走出去” 与 “请回来”相结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西十高铁沿线城市设立返乡创业联络站,计划拜访100家以上楚商企业,举办专题推介会;以“乐业十堰・归堰创+”为主题举办创业大赛,宣传返乡创业典型故事。

  此次政策的出台,既是十堰服务湖北支点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随着各项措施落地,一批懂技术、有经验的返乡创业者将带着资金、理念回到十堰,在汽车城的沃土上耕耘新希望,让“归雁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记者 周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