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最大 场景最多 首个全5G接入 十余种自动驾驶车辆奔驰在车谷街头
日前,在武汉经开区的街头,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车、无人驾驶售货车、无人驾驶物流车等10多种、近百辆自动驾驶车辆,进行示范运营和技术测试。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是我国第六个、中部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武汉示范区已成功构建了基于开放道路标准的车路协同体系、依托联合创新实验室群的科研体系,以及可支撑商业化运营的应用体系。
■ 在车城网“智慧大脑”
滑动鼠标车牌号码清晰可见
2021年5月,武汉获批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试点城市,武汉经开区为该试点承载区。
目前,武汉智能网联示范区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车联网安全首批试点,重心均在武汉经开区,基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将围绕车与车安全通信、车与路安全通信开展试点。
据了解,武汉车城网于2019年启动建设,是落实“中国车谷”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车城网建设,武汉经开区在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升级的同时,也实现了汽车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坐在车城网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前,如同在高空俯视整个经开区,穿梭在道路上的车辆一目了然。公交车总数244辆,在途数辆63辆;智能车车辆总数10000辆,在途数量97辆;自动驾驶共享车总数24辆,在途数量5辆……屏幕上,各类车辆信息一应俱全。滑动鼠标滚轮放大画面,连行驶中的无人驾驶车车牌号码都清晰可见。
工作人员切换另一个画面后,能清晰看到商业区、住宅区、医院、学校等各类城市功能区。武汉车城网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项目由车城网基础设施和车城网应用所构成,不仅接入了城市的各种智能基础设施,还连接了自动驾驶车辆、智能公交车,以及土壤监测、水质监测、烟雾探测、井盖监测、垃圾桶满溢监测等智能感知设备,可对城市道路车辆、城市环境、市政环卫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武汉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总经理朱建阳介绍,武汉车城网建立了160平方公里的城市三维模型,完成了106公里道路的智能化改造和开放,安装了1800个路侧智能设备,全面覆盖5G信号、高精度地图、北斗高精度定位网。
“这些智能基础设施通过统一的车城网平台接入和管理,实现数据的汇聚和融合,既包括静态数据,也可为智能汽车提供动态地图、精准定位、交通信息、城市空间信息等动态信息服务。”朱建阳介绍,下一步,还将有一万辆社会车辆加装智能网联终端。
车城网的路“智慧”在哪里?武汉车城网项目负责人介绍,在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内,道路上方横杆的“电子警察”旁安装的球状装置、摄像头、雷视一体机等,通常就是感知设备和环境监测设备,可实时探测道路基础数据,这构成了智慧的路的基础支撑系统;这些基础数据通过5G通信网络传输至系统后台;后台则由车道级高精度定位系统、开放道路测试综合管理系统、城市与车联网大数据融合系统等构成。
基础支撑系统采集道路信息,后台的应用系统将信息处理后通过5G网络传递给无人车,使无人驾驶车能知道更大范围内的道路和交通情况。
■ 自动驾驶出租车随处可见
公交全部实现智能化
有了车城网在背后做支撑,如今,武汉经开区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场景最多、首个全5G接入的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示范区。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车、无人驾驶售货车、无人驾驶物流车等10多种、近百辆自动驾驶车辆,进行示范运营和技术测试。武汉示范区成为国内自动驾驶品类最多的区域。相继打造了国内首个自动驾驶主题景区、东风领航项目、江汉大学校园末端物流、1万辆车路协同社会车辆等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并建立了统一的CA安全认证平台。
外形科幻、状如胶囊;没有驾驶座、方向盘、油门刹车,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前脸和后尾,使用5G通信技术……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名为“春笋号”的24小时无人驾驶接驳巴士,已安全运行100多天,服务乘客上万名。
在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几条主干道上,随处可见的还有“戴”着一顶“铁帽子”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红灯停、绿灯行,遇行人横穿马路,它自动减速、避让。
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Robotaxi已面向公众示范运营,投入超50台自动驾驶出租车,开放试乘点22个,累计运行里程近60万公里,到今年年底,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队将辐射整个武汉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旅游景点,打通高校和医院等,成为武汉智慧出行的一张闪亮名片。
去年,5台全新ADAS智能公交已经正式在武汉经开区投入使用,这是智能公交车在武汉首次亮相,全部用于补充395公交线路,服务沿线居民出行。除新投入的ADAS智能公交车外,武汉经开区236台存量公交车也已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接入车联网云平台。这批车路协同智能公交将覆盖武汉经开区所有公交运营线路,使全区的公交实现智能化。届时,武汉经开区车路协同智能公交规模、车路协同功能以及运营区域也将位居国内前列。
朱建阳透露,武汉示范区联合创新实验室群正在就多个课题展开科研攻关,年内将发布一系列科研成果,其中部分科研成果有望成为行业技术标准,甚至成为国家标准。“武汉高校在智能网联方面的实践已进入国内前列。”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是我国第六个、中部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武汉示范区已成功构建了基于开放道路标准的车路协同体系、依托联合创新实验室群的科研体系,以及可支撑商业化运营的应用体系。
■ 在车城网“智慧大脑”
滑动鼠标车牌号码清晰可见
2021年5月,武汉获批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试点城市,武汉经开区为该试点承载区。
目前,武汉智能网联示范区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车联网安全首批试点,重心均在武汉经开区,基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将围绕车与车安全通信、车与路安全通信开展试点。
据了解,武汉车城网于2019年启动建设,是落实“中国车谷”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车城网建设,武汉经开区在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升级的同时,也实现了汽车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坐在车城网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前,如同在高空俯视整个经开区,穿梭在道路上的车辆一目了然。公交车总数244辆,在途数辆63辆;智能车车辆总数10000辆,在途数量97辆;自动驾驶共享车总数24辆,在途数量5辆……屏幕上,各类车辆信息一应俱全。滑动鼠标滚轮放大画面,连行驶中的无人驾驶车车牌号码都清晰可见。
工作人员切换另一个画面后,能清晰看到商业区、住宅区、医院、学校等各类城市功能区。武汉车城网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项目由车城网基础设施和车城网应用所构成,不仅接入了城市的各种智能基础设施,还连接了自动驾驶车辆、智能公交车,以及土壤监测、水质监测、烟雾探测、井盖监测、垃圾桶满溢监测等智能感知设备,可对城市道路车辆、城市环境、市政环卫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武汉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总经理朱建阳介绍,武汉车城网建立了160平方公里的城市三维模型,完成了106公里道路的智能化改造和开放,安装了1800个路侧智能设备,全面覆盖5G信号、高精度地图、北斗高精度定位网。
“这些智能基础设施通过统一的车城网平台接入和管理,实现数据的汇聚和融合,既包括静态数据,也可为智能汽车提供动态地图、精准定位、交通信息、城市空间信息等动态信息服务。”朱建阳介绍,下一步,还将有一万辆社会车辆加装智能网联终端。
车城网的路“智慧”在哪里?武汉车城网项目负责人介绍,在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内,道路上方横杆的“电子警察”旁安装的球状装置、摄像头、雷视一体机等,通常就是感知设备和环境监测设备,可实时探测道路基础数据,这构成了智慧的路的基础支撑系统;这些基础数据通过5G通信网络传输至系统后台;后台则由车道级高精度定位系统、开放道路测试综合管理系统、城市与车联网大数据融合系统等构成。
基础支撑系统采集道路信息,后台的应用系统将信息处理后通过5G网络传递给无人车,使无人驾驶车能知道更大范围内的道路和交通情况。
■ 自动驾驶出租车随处可见
公交全部实现智能化
有了车城网在背后做支撑,如今,武汉经开区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场景最多、首个全5G接入的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示范区。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车、无人驾驶售货车、无人驾驶物流车等10多种、近百辆自动驾驶车辆,进行示范运营和技术测试。武汉示范区成为国内自动驾驶品类最多的区域。相继打造了国内首个自动驾驶主题景区、东风领航项目、江汉大学校园末端物流、1万辆车路协同社会车辆等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并建立了统一的CA安全认证平台。
外形科幻、状如胶囊;没有驾驶座、方向盘、油门刹车,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前脸和后尾,使用5G通信技术……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名为“春笋号”的24小时无人驾驶接驳巴士,已安全运行100多天,服务乘客上万名。
在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几条主干道上,随处可见的还有“戴”着一顶“铁帽子”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红灯停、绿灯行,遇行人横穿马路,它自动减速、避让。
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Robotaxi已面向公众示范运营,投入超50台自动驾驶出租车,开放试乘点22个,累计运行里程近60万公里,到今年年底,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队将辐射整个武汉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旅游景点,打通高校和医院等,成为武汉智慧出行的一张闪亮名片。
去年,5台全新ADAS智能公交已经正式在武汉经开区投入使用,这是智能公交车在武汉首次亮相,全部用于补充395公交线路,服务沿线居民出行。除新投入的ADAS智能公交车外,武汉经开区236台存量公交车也已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接入车联网云平台。这批车路协同智能公交将覆盖武汉经开区所有公交运营线路,使全区的公交实现智能化。届时,武汉经开区车路协同智能公交规模、车路协同功能以及运营区域也将位居国内前列。
朱建阳透露,武汉示范区联合创新实验室群正在就多个课题展开科研攻关,年内将发布一系列科研成果,其中部分科研成果有望成为行业技术标准,甚至成为国家标准。“武汉高校在智能网联方面的实践已进入国内前列。”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