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城高标准启动,加快提升武汉都市圈发展能级
在部署2023年全省总体工作中,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点名武汉,明确指出“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前不久《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印发,明确了武汉新城高端商务服务、高效能科创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的城市功能,总体定位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武汉新城高标准启动,意味着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能级要迈上新的台阶。
2022年12月11日,串联起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四地的武黄高速正式免费通行,推进“武鄂黄黄”由四个城市变成更加紧密的城市结合体。 圈媒联盟 黄石日报记者 石勇 摄
全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加快武汉中航锂电重大项目建设
● 加快推进中金武汉数谷等25个重大项目
● 支持华星光电t5、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 支持东风猛士、上汽通用奥特能、小鹏汽车、集度汽车等加快发展
● 全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推进9家湖北实验室高效运行,争创光谷国家实验室,办好国家级“东湖论坛”
● 加快推进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 全面深化与三峡、东风、中信科等在鄂央企战略合作
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
● 加快天河机场三跑道建设进度
● 谋划实施荆汉运河
● 支持申建天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
● 支持汉口北国际贸易城等百亿级交易市场建设
● 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
争取长江国家博物馆落户
● 做强做优“武汉·中国种都”
● 推进华中国家植物园建设
● 加强东湖、洪湖、梁子湖等重点湖泊和湿地保护
● 打造全国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
● 支持建设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 支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 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
● 加快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争取长江国家博物馆落户湖北
● 办好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
尽快让消费旺起来、经济活起来
湖北将锚定投资这个最大内需
Happy站台重新开业后,很多武汉人相约重游。图为市民在Happy站台逛街。长江日报记者 喻志勇 摄
今年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省政府工作报告把“奋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放在2023年重点工作的首位,提出开展“稳预期、扩内需、促消费”十大行动,推动供需协同发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提振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长。2023年湖北将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精准扩大有效投资。锚定投资这个最大内需,开展重大项目高质量建设年活动,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大项目好项目,投资增长10%以上。夯实产业支撑,织密交通网络,补齐水利短板,强化能源保障,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
二是促进消费恢复提振。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释放消费潜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全力保障商业场所能开尽开、营销活动能办尽办,加快提振传统消费,尽快让消费旺起来、经济活起来。大力支持大宗消费,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消费新业态。着力拓展消费场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三是倾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帮扶,大力推行“精细服务、简化流程、直达快享”,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让政策红利快速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推动个转企、小进规、规改股、股上市,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年内要集聚50名战略科学家
1月12日,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3支党员突击队向年度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发起攻坚,全员上下开足马力迎战开门红。长江日报记者 高勇 摄
“惟楚有才”,湖北高层次人才总量、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一方阵。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牢牢把握教育科技人才这个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努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如何全方位赋能高质量发展?报告有三个坚持:教育优先、创新驱动、人才引领。
用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坚持产教融合、产学互动,加快建设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部属省属高校加快发展,深入实施高校“双一流”建设,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加大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聚力做强科技创新引擎。全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力推进32项“尖刀”技术攻关工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快推进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支持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更多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共同体,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以上。
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深入实施“楚天英才”计划,坚持“引育用留”多措并举,深入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国家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环境,五年内集聚50名战略科学家、500名科技领军人才、25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打造最具活力、最富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一流人才高地。
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促共进
“多极支撑”是未来都市圈发展关键词
天门高新园。圈媒联盟 天门日报记者 刘银斌 摄
“多极支撑”是未来都市圈发展的关键词,省政府工作报告“出招”——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构建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提升3个都市圈的发展能级: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
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
推进襄阳都市圈建设,加快打造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的核心增长极
推进宜荆荆都市圈建设,加快打造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增长极
支持打造2个城市:
支持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
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支持5个示范区建设:
支持仙桃、天门、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支持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支持随州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支持恩施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
支持神农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湖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2022年,光谷生物城。长江日报资料图
五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大台阶,居全国第7位。“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四纵四横一核心”高铁枢纽网加快构建,“双枢纽、多支线”航空客货运通达全球。市场主体数量由296万户增加到736万户,翻了一番多,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由257家增加到325家。湖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12个工业大省中增速第1
初步预计,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左右,在过5万亿经济大省中增速第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在12个工业大省中增速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增速全国第2。
8个“突破”
“光芯屏端网“产值突破700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两年翻番
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增长42%
光谷科创大走廊187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
5家国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省联投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进出口总额突破6000亿元,连续三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
湖北之“最”
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1377个、历年最多
新增市场主体144.4万户、再创历史新高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68家、上市企业21家,19家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均为历年最多
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正式投运
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获国家科技奖励总数居全国前五
成功研发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全球存储密度最高的三维闪存芯片、全球首款新冠病毒人免疫球蛋白等一批重大成果
5个“获批”
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武汉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武汉等5地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
7家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4县市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通往光谷软件园的关山大道上,青年员工从四面八方涌向办公大楼,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长江日报记者 高勇 摄
成绩单亮眼
第1
初步预计,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左右,在过5万亿经济大省中增速第1;五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大台阶,居全国第7位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在12个工业大省中增速第1
第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增速全国第2
第3
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0家、数量全国第3,国家级高新区达到12家、数量全国第4
第8
高铁里程超过2000公里,从全国第14位跃升至第8位
湖北未来六“新”
● 高质量发展迈上 新台阶
● 先行区建设实现 新跨越
● 改革开放取得 新突破
● 美丽湖北建设绘就 新画卷
● 共同富裕迈出 新步伐
● 统筹发展和安全达到 新高度
(整理: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 杨于泽 统筹:刘功虎)
【编辑:王戎飞】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