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唐洪勇,48岁,武汉城市公共设施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鹦鹉洲长江大桥运营维护所电务技师,从事桥梁管理工作28年。作为一名桥梁管理工作者,他“手勤”“脚勤”“眼勤”,把桥梁了解得清清楚楚,心中永远装着桥梁安全,多次获得武汉城投集团及城运集团“标兵”“先进个人”“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在顶鞍室狭小的设备空间中穿行,热浪滚滚袭来。记者刘斌 摄
7月26日下午,我和同事安涛一起登上鹦鹉洲长江大桥1号主塔塔顶。
鹦鹉洲长江大桥是世界首座主缆连续的三塔四跨悬索桥,对于悬索桥来说,连接主塔和锚碇、通过连接吊索承载桥面的主缆,是最核心的承力构件之一,不夸张地说,它就是桥梁的“生命线”。鹦鹉洲大桥的2根主缆都由114股127丝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我们今天上桥,是要检查主缆的温湿度情况,看除湿系统是否正常运作。
越是高温和严寒的极端天气,桥梁结构受热胀冷缩影响就越大,越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我们越是要定期检查。
唐洪勇和同事安涛行走在主缆上,检查数据采集箱里传感器和弱电是否正常运作。记者刘斌 摄
先爬楼,再坐电梯,登上距离地面129米高的1号主塔塔顶后,我先检查除湿主机的工作状态,目前来看数据都正常。鹦鹉洲大桥共有13套除湿系统。大桥承载着滚滚车流,每天日晒雨淋,又在水面上,最怕锈蚀。要保证长久安全使用,监管和维护一定要及时,我们运维所就是干这个的,一点马虎不得,主缆我一个月就得上来检查一回。
上主缆前,先系好双扣安全绳,戴安全帽、冰袖、防滑手套,喝瓶矿泉水。太热了,你摸这个栏杆,烫手。每次检查一回,总要个把两个小时,下来衣服都汗透了,我们就怕脱水。穿冰袖不是怕晒黑,我们所里个个黑得像炭圆,主要是怕晒伤。安涛上次忘了戴冰袖,两个膀子晒脱了皮。
唐洪勇和同事安涛检查数据采集箱里传感器和弱电是否正常运作。记者刘斌 摄
推开顶鞍室大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里是大桥主缆和主塔的关键连接点,狭小闷热,我们要在各种设备的夹缝中穿行,检查除湿系统的运行状态。目测系统运行状态都很稳定,现在就要上主缆了。主缆上的传感器,会自动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传输至主机。无人机巡查和传感器数据都可以运用于桥梁安全运行的大数据积累分析,但桥梁的细节还是需要我们肉眼观察,更直观,也更放心。
唐洪勇和同事安涛行走在主缆上,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记者刘斌 摄
看到主缆这个小窗口了吗?可以看到里面索股钢丝的状况。如果窗口有水汽,那就很明显,温湿度传感器工作出问题了。正常情况下,传感器会将主缆的温湿度数据采集传输至主机,一旦超过设定值,主机设备就会启动,将干燥空气注入进气管道,保证主缆不会锈蚀。这些数据采集箱,我们要一一打开,检查传感器和弱电是否正常运行;还要检查管道外观是否破损,锁夹有没有滑移。前不久鹦鹉洲大桥的锁夹螺栓已经全部张拉加固过了,这个工作每年都要做。
高温作业,必须时常补水。记者刘斌 摄
鹦鹉洲大桥的主缆有70厘米宽,看着圆溜溜,其实我们脚踩到的地方有防滑层,工作时是一定要穿软底橡胶鞋的。行走在主缆上,每一步都要小心,每一步都要踩实,检查完一段,就把双扣安全绳的锁扣从这段防护索取下,扣住下一段。说起来,做桥梁管理工作20多年,真正高空作业,还是这10来年的事,以前我们所维护的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都是斜拉索桥,我们主要检查锚固系统。鹦鹉洲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第一座悬索桥,2014年建成通车,那时候巡桥和维护的工作就交给我们了。刚开始上主缆时,我腿都是软的,不敢向下看,爬多了,就习惯了。
检查结束,脱下安全绳,工作服已被汗水浸透。记者刘斌 摄
“守桥有责”,干我们这行的,都有高度的责任心。所长马东林也和我们一样,天天步检巡桥,晒得黢黑。我有一次听到一首歌“走钢索的人”,还蛮有共鸣,不过没他唱得那么吓人,双扣安全绳很安全。站在这里,护卫一桥安全,偶尔云朵遮住太阳,一阵风吹过,心情真的很畅快。大江大河大武汉,这么美丽的风景,又有多少人能看到呢?(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张莉)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