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大国工匠”郭汉中:我在三星堆修文物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武汉

2023-11-03 21:5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每次在博物馆看到自己亲手修复的文物被观众欣赏,就很有感触,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看着摩肩接踵的游客,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副部长郭汉中有感而发。

  郭汉中在工作中。三星堆博物馆 供图

  在近40年的时间里,郭汉中始终坚守在文物修复第一线,与前辈后生一道,用坚持不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黄金面具等数以千计的珍宝重现风采。2023年2月28日,郭汉中获评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2023年10月31日下午,“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一行来到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调研,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大国工匠”郭汉中。

  修复“一号青铜神树”花了5年时间,像完成拼图一样

  刚开放不久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厅里,游客们成群结队,或聆听讲解,或默默参观,感受闪耀在三星堆的文明之光;聚光灯下,一件件古老文物静静伫立于展柜内,无声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出的一号青铜神树。王筝 摄

  在三星堆博物馆众多精美的器物中,一号青铜神树总是最为引人注目。它通高396厘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体型最大的青铜文物。然而,如此令人惊叹的青铜神树,最初的样貌可不是这样。

  “它最开始出土的时候就是各种各样的管状物,上面有鸟,很零碎,大概有200多个残件。”郭汉中讲述道,“我们主要做的工作就是拼对、修复,包括断茬口拼对,缺失部分通过雕塑或者雕刻来修复,断裂部分通过拼接、焊接的方法来修复,最后再做旧处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展开大规模考古发掘,然而出土的器物在掩埋前都曾遭受砸击和焚烧,破损严重。尤其是一号青铜神树出土时,更是一堆残损碎片。

  “就跟拼图一样,一点一点地来。”对郭汉中来说,要将200多块碎片一一拼接对位,是对心性极大的磨炼。为了让这株精美的神树站起来,郭汉中苦心钻研,在传统的锡焊法之外,还研发了铆接、浇铸等办法。前后花费了5年时间,这株近4米高的青铜神树终于恢复了3000年前的风采。

  时光流转,浸润于三星堆文物修复工作的近40年里,经郭汉中手修复的文物达到了6000多件。

  自制近300件工具,推动文物修复技术向前迈步

  “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时对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关切和嘱托,还时常在我耳边响起,这让我在传统文物修复工作中充满了动力。”郭汉中说,文物修复是一门多学科融合、多工种融合的工作,它集雕塑艺术、美工、历史、考古为一体,对从业者有很高的要求。

  郭汉中在修复文物。三星堆博物馆 供图

  2020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对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考古新发现进行现场直播。在全国观众注视下,郭汉中将3号祭祀坑内的青铜大口尊提取出坑,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文物安全无损。网友纷纷点赞:“这位师傅的提取手法太厉害了!”

  为了安全无损地提取文物,郭汉中根据文物修复经验,用木头、铁丝创造性地自制了泥土清理、贴附加固等近300件工具,这些工具广泛应用于文物提取工作中。

  以提取象牙为例,象牙为圆弧形,原有的工具多为直线型,于是,郭汉中自制了不锈钢材质的弧形针,它可以沿着象牙的弧度从底部穿过,助力高分子材料包裹住象牙并将其完整取出,极大提升了发掘清理工作的效率。

  郭汉中还采用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性地使用塑形补配、黄泥石膏翻模等操作工艺,前者提高了文物修复的精细程度,后者则能保护文物不在修复中受到二次伤害,赢得了国内文物修复界同仁的普遍赞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文物修复技术向前迈步。

  接续传承,让更多年轻人加入文物修复队伍

  “修了一辈子文物修复,对每一件文物都有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每一件文物修复完成得以展出,都让我们心中尤为自豪。”郭汉中对记者说,文物不断被发现、发掘和修复的过程,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激励着他将修复技术传给更多的年轻人。

  郭汉中和青年同事在研判顶尊跪坐人像的固定修复方案。三星堆博物馆 供图

  20世纪80年代,三星堆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亟须文物修复相关人才。有挖掘清理经验和陶器修复基础的郭汉中跟随文物修复大师杨晓邬,从此走上了文物修复之路。

  文化要传承,手艺也要传承。工作中,郭汉中时刻不忘传帮带,时常在工作中将工作方法传授、点拨于青年同事,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目前,他总共带了十多个徒弟,大部分是“90后”,不仅有三星堆博物馆的员工,也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部分高校的年轻考古工作者。

  “郭老师在修复文物时非常认真和细致,对我们这些徒弟要求也很严格。”徒弟杨平认为郭汉中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他们这些后辈影响非常大,“比如在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或手也摸不到的地方,我们年轻人往往会马虎一些,不够精细,但郭老师每次都会要求我们重新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文物里里外外都要修复到位才肯罢休。”

  “三星堆的国宝那么多,我这辈子是修复不完的,但我的徒弟们可以继续修复,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文物修复工作者通过不间断的传承与钻研,让更多文物活起来,也让更多国人从这些文物中提升文化自信。”郭汉中说。

  (长江日报记者王成勇 通讯员谭勇)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