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文化孝南丨非遗宝藏,道尽千古传说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文旅

2022-11-18 00:00 来源: 孝感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体:

  “这是我们当时制作的百凤图,参加了中国首届艺术节,获了优秀作品奖。”日前,孝感市雕花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管丽芳对记者说。

  孝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有中华民间艺术瑰宝孝感雕花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店高跷、高龙,还有独具当地特色的肖港“抬故事”等。孝感雕花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剧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杨店高龙等5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孝南区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孝感雕花剪纸

  孝感雕花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主要作为祭祀用品。孝感的剪纸风尚与民俗密切结合,清代之后,孝感雕花剪纸从使用剪刀发展为用小刀刻镂,手艺人们用自制的小刻刀,将一叠纸放在特制的蜡盘上进行雕刻。

  雕花剪纸作品

  管丽芳正在进行雕刻 

  管丽芳说,孝感雕花剪纸,既有北方剪纸天真浑朴、粗犷苍劲的风格,又兼具南方剪纸玲珑剔透、纤秀细腻的特点。手艺人们对“破功”刀法尤为看重,这是孝感雕花剪纸的重要特点。

  2002年4月,孝南区恢复成立孝感雕花剪纸协会,设立孝感雕花剪纸研究所。2008年孝感雕花剪纸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手艺人使用的刻刀

  正在进行雕花剪纸 

  孝感雕花剪纸艺术在孝感城乡遍地开花,它植根社会,取材民间,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了一系列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如今,孝南区建立了民间剪纸艺术人才档案库,并定期举办雕花剪纸艺术节和展览,将孝感雕花剪纸课程融入职业学院、中小学美术课中,让孝感雕花剪纸艺术持续传承。

  杨店高跷、高龙

  杨店龙灯,是一种湖北孝感地区龙舞文化,因其龙头巨大故又称之为杨店高龙。孝南区杨店镇被誉为“龙灯之乡”。

   杨店高龙 

  杨店高跷,也称“拐子”,是一种由舞蹈者在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高跷包含有“演”和“表”两种含蓄的独特技艺,在表演造型上保留着京楚两剧的造型风格。

  武高跷 

  杨双桥是杨店高龙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擅长扎制龙灯技艺,杨店的龙灯大多出自他之手。他说,龙灯以竹片扎龙身结构,以彩纸做龙头,每条龙灯都有讲究,每个村的龙灯颜色和节数各不相同。

  玩龙灯的盛况 

  杨店高跷和高龙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往往一起出现。杨店文化站长张智英说:“每年正月十二,我们把龙请回了家,正月十五全镇100多条龙汇聚大街小巷,玩龙灯、舞狮子、踩高跷、热闹非凡。”

  肖港“抬故事”

  肖港“抬故事”源自“向天祈福”美好愿望,至今已长达千余年历史。手艺人们从中华历史故事中选取某一个人物或故事为主题,表演者多为1.1米左右少年儿童和半岁婴儿,由头人负责策划,将表演者进行装扮成故事中的主题人物,表现其姿态和故事情节,表演者站立于八仙桌上,由四人抬起游走。

   

  肖港“抬故事” 

  肖港“抬故事”代表性传承人叫黄运华,他说,这门手艺涉及多种门类,需要掌握剪纸、彩绘、泥塑等多种技艺,各类演员的妆造,文生、武生、青衣、花旦的服装匹配等。2016年“抬故事”入选湖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抬故事”入选孝感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抬故事”入选湖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肖港“抬故事”

  为了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肖港将“抬故事”融入了美丽乡村建设中,制作“抬故事”彩绘文化墙,组建金神村文化遗产保护陈列馆,并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抬故事“成为当地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

   

  “抬故事”彩绘文化墙  

  近年来,孝南区对非遗文化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积极申报市、省、国家“非遗”保护项目,开展非遗文化下乡、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来了解非遗,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保护中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