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即将到来
诚邀八方宾客探访
荆州古城墙的厚重历史
漫步张居正故居感悟人文底蕴
在九老仙都等景区体验非遗魅力
.........
更可品鉴
财鱼面、猪肝汤、鱼糕等
地道荆楚美食
触摸历史脉搏,品味人间烟火
荆州区等你来打卡
共赴一场千年之约!
穿越千年繁华 绽放人间烟火
清 晨,当第一缕阳光划过宾阳楼的古朴檐角,荆州古城在车水马龙的喧嚣中又迎来了充满活力的一天。张居正街两旁的大小店铺陆续开门营业。
作为荆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核心承载区,荆州市荆州区坐拥荆州古城墙、荆州博物馆、张居正故居、关帝庙、楚王车马阵等众多特异性资源,是楚文化、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荆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中居龙头地位。
近年来,为丰富游客体验,荆州区聚焦业态升级,全面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短板,整合用好区域内优质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历史建筑、闲置资产等,建设一批旅游融合新业态新产品,让游客来得了、住得下、游得开心。
2023年4月,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古城东门金凤广场开幕。
不少到荆州区游玩的游客惊喜地发现,这里值得打卡的地方变多了。除了登临古城墙感悟三国风云,还可深入博物馆见证楚国盛世,前往参观车马阵惊叹“天下奇观”;又或者打卡体验乡村旅游感受浓郁乡愁,着一袭战国袍穿越古今传奇,品味荆楚美食寻觅荆州味道……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
2024年,荆州区上榜“全国旅游百强区”“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今年一季度共接待游客946.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16亿,同比增长37.76%、38.57%。 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正是荆州区全域旅游发展蓬勃向上生动写照。
荆州市荆州区委书记万玲玲表示,将立足荆州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快推进荆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做优做深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不断提升荆楚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吸引力,让荆州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荆州古城宾阳楼
擦亮“一眼千年的南国完璧”
荆州古城又称江陵城,荆州古城墙东西长3.75千米,南北宽1.2千米,城墙周长11.28公里,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漫步于荆州古城的街巷,脚下青石板路被岁月的车轮细细打磨,泛着温润光泽,两侧古建筑高低错落,仿佛一座座时光的坐标,将人瞬间拉回那个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的壮阔时代。
“这里的古城墙保存得太好了,每一块砖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登上城墙,极目远眺,整个古城风貌尽收眼底。”这是从外地慕名而来游览古城的游客,心中油然而生的感受。
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是历史留给荆州区的宝贵遗产。近几年,荆州区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对古城墙进行全面修缮和维护,同时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并开通环古城旅游公交专线,巧妙地将张居正故居、九老仙都景区(新北门)、荆州博物馆、关帝庙、荆街步行街、荆州古城护城河画舫游船等10多个景点串成一条璀璨项链,为游客打造出一条便捷、丰富的游览路线。
楚王车马阵一号坑侧影
与此同时,科技的赋能为古城旅游注入新活力。楚王车马阵出土文物展、荆州博物馆珍品馆、荆州古城宾阳楼等景区通过触控屏、再现场景、VR、互动体验、数字投影等一系列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将沉睡的历史场景唤醒,让古老的文物“活”了起来。游客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极大地增强了参与感和体验感。
为让“流量”变“留量”,荆州区大力发展“夜经济”业态,在古城内外精心布局一系列夜游项目。在灯光秀映照下,宾阳楼如同琼楼玉宇,张居正街、三义街、南纪门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综合性消费街区灯火辉煌,让古城夜晚充满活力。新风路美食街、湖北文旅荆街、荆州仙都不夜城等地,处处升腾着浓郁的烟火气息。
眼下,荆州区正紧紧围绕“楚文化、荆州古城”两大核心IP,全力推进荆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张居正街、三义街、南纪门历史文化街区“一馆三街”等重大项目规划实施,奋力打造古城文旅产业的小样板。其中荆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现已全面开工建设,计划于2026年底竣工,届时将建成世界级的楚文化保护传承展示窗口。此外,荆州宾馆改扩建、楚王车马阵提档升级等项目也在抓紧实施。
荆州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加快文旅业态导入,利用疏散腾退空间,构建文创产品、民俗演出、特色餐饮、数字化演绎等多元业态体系,加快形成“东文旅、西文博、北文娱、南文创”功能业态布局,持续擦亮“游荆州古城,品荆风楚韵”名片,着力打造“一眼千年的南国完璧”。
让文化遗产活过来、火起来
在荆州博物馆的楚绣非遗传承基地,绣娘们正专注地在绣布上舞动着针线。她们手中的针穿梭如飞,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案便呈现在眼前。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女士被楚绣的绝美技艺深深吸引,她说:“楚绣太美了!每一针每一线都充满了艺术感,我要买几件回去送给朋友。”
楚绣,作为荆州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美的针法、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该基地不仅开展楚绣技艺的现场演示和培训,还开发了一系列楚绣文创产品,如楚绣手帕、楚绣钱包、楚绣装饰画等,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深受游客喜爱。
近年来,荆州区在文旅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产品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荆州鱼糕,是荆州的传统特色美食,其制作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恒荣梅园鱼糕制作体验区,制糕师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做鱼糕首先要选好鱼肉,然后剁成茸,加入调料搅拌均匀,最后上锅蒸熟。”游客们纷纷动手尝试,现场欢笑不断。园区还开发了鱼糕礼盒、鱼糕方便食品等产品,方便游客购买和携带。游客们品尝后赞不绝口:“这鱼糕口感细腻,味道鲜美,真不愧是荆州的特色美食。”
荆州区还重点打造了“楚乡有礼”文创品牌,整合楚绣、鱼糕、郢城泥陶、楚式漆器等多种非遗文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景区内设有专门销售点,还是网上的俏销品。
湖北文旅荆街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荆州区“马山民歌”传承人黄清芳成功入选。截至目前,荆州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非遗传承体系。
荆州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积极探索“非遗+”发展模式,将非遗与旅游、文创、研学等领域深度融合,推动荆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荆楚文化的影响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过来、火起来。
“乡村旅游+”为全域增香添彩
2月20日,阳光明媚,荆州区八岭山镇的恒荣梅园内,花香四溢,沁人心脾。竞相绽放的梅花将园区渲染成粉色的花海,美如仙境,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恒荣梅园总面积约460亩,园内有各类景观树约3万株,其中梅花品种丰富,涵盖宫粉、玉蝶、朱砂、绿萼等165个品种,共2.3万株,是江汉平原首个以梅花为主题的乡村观光园。这里每年2月中旬到3月初是梅花盛花期,3月中下旬到4月底又将迎来樱花、海棠、桃花的盛花期,整个园区呈现满园春色。
在恒荣梅园以南不到10公里的浅山森林美术园,也是别有一番韵味。这里以自然景观为主,成为集艺术展出、琴音伴食、插花品茗等诸多服务项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园林景点。园内有樱花、青松、红枫、梅花、杜鹃等数万棵名贵树木,辅以叠石溪流,小桥静亭,汇聚诸多风格迥异仪态万千的景观,是远近闻名的热门打卡地。
为更加丰富游客游玩体验,荆州区以“乡村旅游+”为发展模式,将赏花与文化、旅游、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恒荣梅园
其中,八岭山浅山森林美术园、恒荣梅园已成为宜荆荆都市圈乡村游的网红景区;川店喵象农场快速辐射发展至武汉、宜昌、潜江等地,成为“荆州模式”向外输出的样板;“金家窑·驿”成功评定为国家等级民宿;浅山森林美术园、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喵象农场被纳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荆州区已构建形成“一轴两环四线九片”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位于川店镇的喵象农场,以“归源农业、原生体验”为主题,建设了集农事体验、休闲娱乐、萌宠互动、农产品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田园综合体。游客可以亲自下田种植蔬菜,体验农耕的乐趣,还能在萌宠乐园与小羊、兔子、孔雀等动物亲密互动。
八岭山镇铜岭村的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去游玩体验。通过发展农文旅产业,这个曾经负债累累的小村庄,如今已蜕变为年收入 600多万元的美丽村庄。村民们感慨地说:“以前我们种菜都是自己卖,现在有了这么多游客,蔬菜不愁销路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了!”
浅山美术园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农文旅产业的发展,荆州区积极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做到景区景点“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今年已开展“景区+活动”157场次,为乡村农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最是一年春好处,云卷云舒入画来。辉煌灿烂的荆楚文化,穿越千年繁华,如今在荆州区绽放出最绚烂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