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新展速递 | 来孝感市博物馆一览大理白族服饰之美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孝感

2024-05-17 00:00 来源: 孝感市博物馆
【字体:

  蝴蝶泉边好梳妆

  —— 白族服饰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6日 —— 2024年7月15日

   

  展览地点:孝感市博物馆3楼临展厅

   

  主办单位:孝感市博物馆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

   

  展览介绍

  白族是一个生活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意愿正式定名统称为白族。白族除了集中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外,在云南昆明、丽江、怒江、香格里拉、保山、玉溪、楚雄、文山、临沧等州市,湖南省张家界、湘西,贵州毕节、安顺,四川凉山等地也有少量白族分布。

  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族最显著的文化符号之一。2017年,白族服饰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族服饰种类繁多,按其生活环境来划分,可分为坝区白族服饰、山区白族服饰两种主要类型;按其生活区域来划分,则可分为大理型、鹤庆型、剑川型、云龙型等。此次的白族服饰精品展就是按生活区域来陈列的。

   

  展览看点

   

  由于白族分布地域较广,受物产、气候及其他民族的影响,各地妇女的服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十多种异彩纷呈,特点独具的白族服饰类型。

   

  大理周城一带的白族新郎新娘服

  我们可以看到白族新娘头戴高高的绣球帽,绣球帽是由众多的花绣球连在一起做成的。这些绣球是新娘出嫁前她的好朋友送给她的,一个好朋友只能送一朵,绣球越多,花帽越高,说明新娘的人缘越好。嫁到男方家后,公婆看到就会非常高兴。

  大家一定很好奇新娘为什么会戴墨镜?新娘戴墨镜是因为白族有“哭嫁”的习俗。结婚当天,新娘还要哭别父母。因而新娘哭得眼睛红肿,要戴上墨镜来遮羞。新娘胸前挂有一面镜子,一方面用来“辟邪”,另一方面也说明新娘从此不能再有任何私心杂念,要“心如明镜”,一心一意做个好媳妇。

   

  大理周城的白族女服

  典型的现代白族服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金花服。看过电影《五朵金花》的观众应该觉得眼熟,因为这正是《五朵金花》电影中白族金花的服饰。其中最突出的即是金花头饰,这一顶漂亮的头饰囊括了大理“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的优美景致。整个头饰一弯明月似的戴在头上,象征洱海上空升起的一轮明月。从这充满浓郁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的头饰,我们不难看出白族人民极具智慧的审美情趣和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白族的刺绣饰品

  白族的刺绣充分体现了白族民间美术的色彩夸张、造型多变的装饰风格。白族的很多绣品都喜欢把动物的形态绣到上面作装饰,不仅起到点缀作用,更希望得到它们的庇护。在儿童用品上尤其如此。这是背小孩用的裹背,上面绣有牡丹等图案,希望小孩能富贵长寿。

   

  洱源地区的白族服饰

  洱源地区的白族服饰色彩稳重而淡雅,主要以青、蓝、灰为主调。

   

  剑川地区的白族服饰

   

  这套剑川三河白族少女服,是一套多元文化合壁的典型服饰,少女头戴用多层布将发辫包住后扎成兔子耳朵形状的包头,也称“兔耳帽”,然后在多层布的头巾外缠玫瑰红的毛线将头巾缠住。

  上身穿以淡蓝色和红色搭配为主色的衣服, 外套红色右祍领褂,领褂前短, 后长至臀部, 领口及祍边用黑色金绒滚边,在腰上系两条扁矛形挑花飘带,腰前系蓝色挑花的飘带,腰后系黑色挑花的飘带,最后在腰上系两米长的蓝色布带一条,下身穿灰色或黑色的长裤。背披白色七星羊皮褂。脚穿用布条自编前有绣球的凉鞋或是胶底绣花鞋。

   

  鹤庆地区白族服饰

  鹤庆白族妇女的服饰,从色彩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姑娘装,另一类是媳妇装。姑娘装的色彩艳丽而明快,以红、白色为主调。媳妇装色彩稳重而淡雅,以青、蓝、黑为主调。

  这套鹤庆甸南新娘服,饰繁多彩,具有宫廷韵味。新娘帽在整套新娘装中最具有特色,面料可用金丝绒、黑色丝绒或灯芯绒制作,帽顶呈圆形平顶,由帽口和平顶两部份组成。因为新娘所戴的帽呈扁平形,帽口的直径仅有l5厘米,所以新娘子在戴帽时必须先在后脑勺紧束一发髻,然后将帽戴在其上,再用长衣针固定。

   

  白族绣花帽

  白族的帽子种类繁多,有鸡形帽、虎头帽、鱼尾帽、牌坊帽等,其工艺都比较考究。比较典型的即这顶“凤凰帽”。“凤凰帽”主要是由两块鱼尾形的帽帮缝制而成,形似凤凰鸟的身躯,帽尾向上翘起状如凤尾。帽前正中央,镶有一颗用银质凤凰制成的帽花,帽中是月牙形帽罩,两边各饰有银片银珠等,帽边角镶龙凤绣。

   

  白族服饰的新发展

   

  大理扎染

  扎染,民间称为“疙瘩染”。它的工艺流程主要有扎花、浸染、漂晾三道工序。首先将图案用印纸印到白棉布上,然后用线将图案用针扎、用线缝起来,扎好后,将布放到染缸中反复浸染,染好晾干,拆开针扎线缝的部分,蓝底、白花的图案就显露出来了。

  由于扎缝部分在染色时不能正常渗透,因此会出现色晕深浅不同的花纹,具有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这是其它印染方法不能达到的效果。并且扎染以纯棉布、丝绵绸等位面料,采用靛蓝、板蓝根等天然植物染料,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杜绝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白族扎染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一切美丽的事物都会被白族人民用来装饰在自己身上。欢迎大家在展览期间,到孝感市博物馆细细品味白族服饰的精美多样,感受白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