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十六潭公园的这片水下,竟然藏着一个小森林!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咸宁

2022-10-14 17:05 来源: 咸宁日报
【字体:




  10月15日:晴 气温13~25℃ 新闻报料电话:0715—8128787 新鲜事、稀奇事、开心事、麻烦事,欢迎拨打热线电话,我们愿意和您分享,帮您跑腿...
  N
  今年6月底, 十六潭公园水环境治理试点项目启动,对市美术馆前的水域进行试点治理。几个月过去了,试点治理成效如何?
  一潭死水变清池
  10月11日,天气晴好,十六潭公园市美术馆前,几位市民正悠闲地散步、晒太阳。
  “一个夏天没来这片玩,感觉变化了不少。装了喷泉,水也变清了。”带着孙子游玩的李女士说。
  记者看到,美术馆前的水潭已重新注满水, 清澈的水面倒映着天空、树林,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绿色 。潭中央新装的喷泉洒下水花,撩动一池秋水,潭水波光粼粼更加灵动,还有新种植的水生植物伫立水中,似微型绿洲。睡莲点缀着水面,平添几分生机。


  “项目今年8月17日正式完工。经过一段时间水体调节恢复期,目前来看效果不错,水质的改善十分明显。 以前是劣Ⅴ类水质,现在已经达到Ⅲ类水质 。”十六潭公园水环境治理试点项目施工方负责人王欢称,如今这片潭水的透明度最高时达到3.2米。
  在项目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亲水处, 更直观地看到改造后的水潭 :水面澄澈透明,肉眼可见碧绿的水草在阳光照射下随波飘摇,仿佛一个水下的小森林,清风拂过水面泛起点点细碎金光。令人想到柳宗元名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治理后的潭水更清澈更灵动,水草清晰可见,还引来水鸟。”市美术馆馆长金继成对美术馆门口这片潭水的变化深有感触,他说,以前的一潭死水与周围美丽的环境格格不入, 如今,山、水、美术馆形成一个整体,风景如画 。
  
  构建水底生态圈
  不到两个月时间,一潭浑水是如何变清的?能否实现长效保持?
  “ 治理采取的是‘草型清水态构建技术’ ,相当于在潭里重新构建了一个小型生态圈,改善水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潭水的自净能力。”王欢称, 试点治理的这片水域面积为24019.82㎡ ,此前由于多年未清淤,底泥呈现黑臭状态,水体浑浊、黄绿,水体透明度仅20-30㎝,每到夏天都会蓝藻爆发,散发出明显的藻腥气味。
  “由于长期富营养化,水底荒漠化,生态结构单一,潭水的自净能力严重不足,因此,简单的截污纳管、清淤疏浚,并不能‘根治’问题,仍存在水质恶化风险。”王欢说,而此次治理采用的“草型清水态构建技术”,以生态系统中完整的食物网链为基础,利用食物链摄取原理和生物间相生相克关系,构建健康的生物群落结构,从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恢复水域自净能力,实现水质改善及长效保持。


  “整个治理包含塘体基底改造、溢流口预处理、透明度提升、沉水植物种植、浅滩湿地构建、食物链完善及曝气增氧等工程。”王欢介绍, 具体做法是 先将潭底清淤,杀灭底质中所有有害微生物、蓝藻孢子等,降解水中的有害物质,然后用微生物改良底质,种植矮型苦草、龙须眼子菜、狐尾藻等具有净化能力的沉水植物并回水,投放鱼、虾、螺、蚌等,最终构建出一个健康的水生态环境。
  
  打造家门口“九寨沟”
  “十六潭公园是城市‘绿心’,是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此前有市民反映公园水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市城管执法委市政园林科科长刘良宏说:“十六潭公园因水得名,水是公园的主体和灵魂,水质好坏对公园环境影响很大。开展十六潭公园水环境治理,既是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需要,也是以民为本,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需要。”他称,在考察多个治理实际案例后,最终确定了试点项目,希望打造成公园水生态修复样板。目前来看,试点效果理想。
  “治理后的这片潭水水质明显改善,提升了公园颜值,良好的水环境也给人舒适幸福的感受。”刘良宏说,不仅提升水域自我净化与修复能力,形成水质改善及长效保持机制,还有利于实现十六潭的生态服务价值,树立城市水环境建设的典范, 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试点项目见效后,是否会全面开展治理?刘良宏表示,已经有了下一步计划。“试点项目仅占公园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 剩下的水域计划在明年开始进行全面治理 。”他说,目前已开展前期调研,拟申请纳入明年的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全面治理项目还将进一步提档升级,加入水循环系统,让一潭碧波变“活”,构建四季常绿的水下森林系统和三季有花的滨岸景观, 打造咸宁人家门口的“九寨沟” 。


  全媒体记 者:周萱
  视频剪辑:章文静
  编辑:王馨茁
  监制:向东宁
  出品:新媒体中心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