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仙桃走出去的博士后万红利,近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Nature)期刊,发表一篇题为“Interface design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的最新研究。
《自然》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据了解,万红利的研究为全固态锂电池的设计提供了通用设计思路,从而实现全固态锂电池在低堆压下的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能力。
今年30岁的万红利,出生于通海口镇柳李村,在村里上小学、镇上读初中、城区念高中。曾就读于湖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后被保送至中国科学院读研究生。2020年,她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同年于美国马里兰大学由访问学生(2019-2020年)转为博士后,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二次电池的研究。
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给万红利所研究的方向带来了全新机遇,让她在攻读博士期间能全身心投入对全固态二次电池的研究,最终实现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发表论文,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快充全固态二次电池提供了研究思路。目前,万红利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Energy、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已接收)等国际顶尖期刊已发表多篇SCI论文。
昨日,万红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成后将回国为我国新能源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同时表示将来有机会一定回报养育自己的这片美丽土地。 (记者 李辉 通讯员 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