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关键词盘点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仙桃

2025-02-27 08:55 来源: 仙桃日报
【字体:

  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推动从“成绩优先”向“健康优先”价值回归;全面实施“15分钟课间”,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完善学校布局规划,新增优质学位1500个,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由分层办学向分类办学转变……

  2月20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总体目标任务、思路要求,释放出“起步即起势、提速更提质”强烈信号,亮点多多、“干货”满满,是一份全年工作“教案”。

  会议提出抢抓机遇、躬身入局、找准定位、蓄势谋新,推动既定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加快建设区域教育中心,展现仙桃教育在“聚力建支点、勇当排头兵”中的担当。

  加快建设区域教育中心

  教育是一场修行,修的是教育强国仙桃有为的远大梦想,修的是潜心育人、静待花开的教育情怀,修的是面对质疑的淡定从容和朴素坚守。主动融入大局,抬升发展标杆,让每个人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共同奏响仙桃加快建设区域教育中心的“奋进之音”。

  目标任务

  充分认识教育之“位”,展现“聚力建支点、勇当排头兵”的教育之“为”,建设“教育生态清新地”“优质资源集聚地”“一流教育先行地”“教育人才荟萃地”“五育并举实验地”“安全稳定新高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教育核心区。

  重要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绘就了清晰而具体的路线图,《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区域教育中心战略目标,仙桃教育呈现出奋进跃升、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快区域教育中心建设有强有力的保障。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做好2025年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锚定三年,谋划“三年行动计划”,统筹五年,编制仙桃教育“十五五”规划,面向十年,制定出台教育强市建设行动纲要,系统性构建“1、3、5、10年”教育强市建设“施工图”,构建顺应发展大势、契合人民期盼、体现功能定位、彰显区域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研《教育强国规划纲要》和《教育强省建设行动纲要》。

  正风肃纪净化生态

  重点提醒五方面工作:一是深化“校园餐”整治,二是严查教师违规补课,三是高度重视教育乱收费问题,四是严格规范债务管理,五是加强警示教育和督办提醒,压实压紧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

  坚持“ 健康第一“理念塑造学生

  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推动从“成绩优先”向“健康优先”价值回归,打造健康有活力的校园,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健全人格。

  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统筹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深入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加强图书室、校园书吧和班级图书角等阅读载体建设,办好中小学读书节。

  打造阳光成长新生态

  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提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保障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每天校内校外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全面实施“15分钟课间”,“一校一策”制定涵盖益智类、体能类、游戏类等多个领域的课间活动。

  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组织开展每学年的综合性艺术节,举办市级美术书法作品比赛,创建1至3所美育特色学校、1个高水平艺术社团、1个美育名师工作坊。

  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计划。组织开展家长心理微课堂直播、“阳光少年”心理漫画大赛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援助行动。全面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

  提升学生减负新质效

  落实作业总量和时长标准,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不得面向一至八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考试结果实行等级评价,不排名、不公布,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考试压力。组织好义教段“数理文化节”、小学第二届思维运动会,提升科学教育在课后服务中的比例。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紧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加强对学龄人口规模研判,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各学段教育资源更加优化,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具活力、更有竞争性。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聚焦“幼有优育”,探索2至6岁托幼一体化的规划布局,力争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56%。聚焦“幼有善育”,深入推进幼小衔接,打造总园制办学新亮点,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学校布局规划,新增优质学位1500个。继续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手续,适当放宽城北小学招生条件;实施城区小学毕业生保留在城区公办初中就读的兜底政策和“长幼随学”政策。严格规范城区义教段公办学校招生入学秩序,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

  推进高中阶段优质多样化发展。把办好高中作为发展基础教育的重要工程来抓,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由分层办学向分类办学转变,形成一批科技、体育、艺术、人文、外语等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进一步改善薄弱高中办学条件,加快高中学校尽快实现标准化建设。

  完善特殊学校和专门学校保障机制

  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更好地满足残疾儿童就近接受专业化特殊教育的需求。完成专门学校改建工程,配齐师资和管理人员,尽快建成投用。

  教联体建设走深走实

  巩固有形覆盖成果,推动总园制办学由全覆盖向纵深拓展,把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将教联体向高中阶段拓展延伸。提升有效覆盖质效,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强化有力覆盖保障,建立教联体内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教师发展、质量监测、文化建设“五统一”机制。

  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引育并举提升素养

  抬高教师准入门槛,做好民办学校任教公办教师回流工作,面向社会公开返聘一批优秀退休教师到中小学任教。实施教师培训培养“千百十”计划,推动“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走向深入。

  规范言行提升形象

  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巩固年”活动。加强教师日常言行举止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坚决“零容忍”。严格区分“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的关系,不得以侮辱人格、损伤人体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敢于把管教权交给老师,把戒尺还给老师,实施合理惩戒。

  尊师惠师提升地位

  争取落实“公共服务优先”等尊师惠师系列政策,加快新建、改造一批教师周转房,优先保证交流轮岗教师、新入职无房教师、特困教师、两地分居教师的住房问题。完善中小学教师激励体系,注重精神荣誉激励、专业成长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等。

  创新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探索实践小学生阳光成长评价体系,推进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践区、教育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推动评价体系从“分数导向”转向“成长导向”。抓住教育评价这个“牛鼻子”,防止和纠正“分数至上”等偏差,整治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

  探索创新教研模式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仙桃好课堂”品牌建设达到新高度。深化教研机制改革,加强本校间教育教学研究常态化的实践,加强校际间、教联体内教育教学的互学互促。构建专兼职融合、市镇校联动、教研训一体的教研新范式,鼓励教研人员加强教学研究。

  借助数智教育赋能

  尽快完成仙桃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项目工程建设,构建“1+4”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突出以“融”为核心,加速学校教育装备大规模更新升级,拓展数智化融合教学应用场景。用好仙桃智慧教育平台,发挥国家、地方智慧教育“双师”效能,实现仙桃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双向奔赴”。

  坚持“安全至上”守住底线

  安全教育讲在前

  持续落实“1530”安全教育模式:“1”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5”即每周放学前5分钟、“30”即每次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生命健康教育,让安全意识走进学生心中。

  隐患漏洞查在前

  每学期对校园开展一次地毯式、清单化、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销号管理,实现闭环落实。落实未成年人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推动《仙桃市学校周边安全区域管理办法》落实落细。

  防范预案做在前

  构建校园智能化安防体系,细化校园门卫、“护学岗”日常巡防和执勤标准规范,因校制宜推进人车分流,落实学生随到随进校要求。完善涉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重点监测教职工、家校、学生及校内外人员之间的潜在矛盾,完善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机制。( 记者 晓旦)

  编辑:张  岂

  责编:胡平安

  审核:肖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