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河村的茶旅融合产业,让我看到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回去后要把头雁带动产业富民的好经验落到实处。”14日,结束了为期2天的襄阳市谷城县研学之旅,郑场镇络绎村党支部书记金株平坦言,干事创业的劲头足了、路径更清晰了。
4月11日至12日,我市组织71名干部再次奔赴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熊家岗村、老君山村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标杆地区,开展沉浸式学习考察,进一步拓宽干部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持续提升干部队伍政治能力、视野格局、专业素养、担当精神和工作效率。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选派考察学习的干部中,有57名是从大学生村干部中成长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代表,金株平就是其中之一。
堰河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弘扬“咬定青山、艰苦创业、务实担当、敢为人先”的茶乡精神,改变了过去“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落后面貌;熊家岗村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三级组织引领,大力发展“红(辣椒)、白(酒)、绿(茶叶)”三色产业,实现了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共赢;老君山村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坚持发展旅游经济和林下经济两大支柱产业,集体经济收入达9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形成“党建引领林业立村、生态养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产业富村”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
三地户户有产业、家家有项目的发展盛况,让考察干部耳目一新、震撼不已。
“党员干部拼命干,普通党员带头干,带动群众自觉干,群众的广泛参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通海口镇马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莫武说。
2023年任职村党支部书记的莫武,是我市2018年选聘的首批大学生村干部,7年间,从村委会主任助理成长为村带头人。
当前,通海口镇正致力于打造“鳜花小镇”产业链。马套村如何借助产业发展东风顺势而上?一股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在莫武心头油然而生。
“回去以后要围绕‘三个起来’发力。”莫武说,村“两委”将加强党建引领把党员干部村民三股力量汇聚起来,加快三资清理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起来,锚定鳜鱼、西兰花产业,让老百姓荷包鼓起来。
提高干部能力素质是支点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我市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不断细化干部培养颗粒度,构建起“4+40+4000”的培训体系,全方位提升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其中村干部是4类重点培训对象之一。
为解决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信息化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自2018年以来,我市探索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千人计划”,连续7年滚动招聘974名大学生到村任职,极大缓解了村级无人可选、后继乏人的局面。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在实践中提升、在实战中磨砺、在严管中成长,大学生村干部积极融入基层,在大战大考中发挥了极大作用,正逐步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目前,累计招聘的974名大学生村干部中已有316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57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另有176人考入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城市社区工作,成长渠道不断畅通,吸引力越来越强。( 记者 邓一凡)
编辑:张 岂
责编:胡平安
审核:肖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