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东津新区招商部门主动服务让企业安“芯”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襄阳

2022-06-07 00:00 来源: 襄阳日报 赵黄河 费政 陈霜
【字体:
  【襄阳政府网消息】6月5日,东津新区(经开区)大湾区工业园内,中芯微半导体(湖北)有限公司又新到了一批总价值800余万元的全自动芯片烧录、测试设备。公司董事长邹波眉头舒展,随着这批重要芯片生产设备的到位,“中芯微”已有各类先进芯片烧录、测试设备54台,产能扩充、加速市场拓展和技术团队的扩建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中芯微半导体是襄阳唯一一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芯片封装、测试企业,2020年5月落户大湾区工业园。5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芯片在全球范围内产能下降、需求量暴增,“中芯微”也陷入了上游企业无法保供原材料、下游企业急等供货的窘境。
  在产能极度受限的背景下,“中芯微”入驻大湾区工业园后,营收远未达到预期,现金流压力巨大。邹波说,近3年,是他从业15年来最难的3年,一度有了把襄阳企业关掉回深圳的念头。
  面对企业存在的困难,东津新区招商局等各部门主动跨前服务,为“中芯微”提供个性化的帮扶纾困服务。去年8月,得知“中芯微”急缺懂“芯”的管理人才,东津新区招商人员带着智联招聘、湖北文理学院的老师们四处奔波,帮其找到了合适的管理人才;2021年12月,招商人员外出招商时得知一家公司产品与“中芯微”类似,因受场地限制,手中订单一时无法消化,当即撮合该企业把订单放到“中芯微”进行生产;2021年以来,东津新区先后为“中芯微”争取到政策扶持资金300多万元,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好的营商环境给足了企业发展的底气,邹波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中芯微”持续加大在襄阳工厂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已有10多项研发技术获得省级、国家级专利,企业即将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誉;公司在惯性导航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上取得重大突破,产品市场应用前景极为广阔,该芯片主要为汽车用智能芯片,2023年的产能可提供1000万辆车应用。
  “在襄阳办企业,我们感到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5日,邹波告诉记者,现在他不仅不走了,还要进一步增资扩产深耕襄阳,在襄阳这片热土上研发、生产高科技含量的芯片,做好“中国芯”。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