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我市举行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襄阳

2023-03-30 00:00 来源: 襄阳日报 周娜 刘倩 李明星 张嫚 周华 周红南 朱开际
【字体:

  新闻发布会现场。全媒体记者 李旭晖 摄

  3月29日下午,襄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举行,向社会公开2022年度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及2023年度工作安排。市生态环境局、市经信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农村局回应社会关切问题,分别介绍了污染防治具体措施和工作成效。

  2022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工作圆满完成。我市成立了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指挥长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全年处置环境问题1800多个。PM2.5年均浓度49.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56天。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对滚河、蛮河、小清河等重点流域实施精准管控,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推进“无废襄阳”建设,谋划工程项目91个,计划投资153亿元。

  2022年,我市高质高效推进环境问题整改,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制定修订了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办法、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污染防治攻坚措施清单及考核细则,实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9项,完善了风险评估、生态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等制度。

  2022年,我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襄阳市汉江绿心两岸协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试点,谷城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枣阳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纳入国家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我市颁布了《襄阳市鱼梁洲生态保护条例》。积极探索建立区域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机制,实现监测数据共享、污染防治联动。

  2023年,我市将进一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将加快改善环境质量,力争PM2.5浓度下降5微克、优良天数增加20天,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力争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并实施襄阳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四大结构”调整。加快工业企业废气综合治理。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一江九河”保护与治理,推进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严格农用地土壤分类管理,抓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强涉危涉重企业、化工园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重点流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优化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增强工作合力。加强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共同缔造美好生态环境。

  市环委会办公室: 严格考核问责 压紧压实责任

  3月29日,襄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举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蔡金海介绍了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环委会办公室)发挥协调作用,督促相关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相关工作。

  一年来,市环委会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严格考核问责,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定并印发了《襄阳市委和市政府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对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行了细化,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照工作方案制定年度考评细则,严格考核结账。

  蔡金海介绍,为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市环委会办公室制定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方法》。对举报襄阳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人,最高奖励20万元。

  在修订的《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中,明确了否决的对象、情形、程序、期限和结果运用。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对2022年度空气质量改善不力的1个城区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预警;对2022年度露天焚烧秸秆管控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4个乡镇政府实施否决,取消其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影响期限内取消政府主要及分管领导考核评优、评选各类先进和职务职级晋升的资格;对存在较重环境违法且信用未修复的22家企业实施否决,取消企业及其主要和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评先、评优、表彰的资格。

  2023年,市环委会办公室将继续积极履职,当好参谋助手,凝聚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合力,共同守护好襄阳的蓝天、碧水、净土。

  市经信局:紧盯节能改造 推动绿色制造

  3月29日,襄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举行,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那·娜仁高娃详细介绍了我市在工业绿色制造体系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国家级绿色产品13类、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国家级绿产供应链1个,整体位于全省第二。”那·娜仁高娃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构建工业绿色制造体系。仅2022年,我市就有万洲电气等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葛洲坝宜城水泥等企业的3类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产品;谷城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来自县域的园区。

  在工业绿色制造体系方面我市有哪些具体做法?那·娜仁高娃说,我市制定了《襄阳市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工业绿色节能改造、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工业资源循环利用提升等三大行动,重点围绕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在全市遴选出基础条件好、关联性强的100多家企业,作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目标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同时,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打造废旧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塑料橡胶、磷石膏等多条循环产业链。2022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63亿元,同比增长30.02%,绿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此外,我市还组织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专题培训,邀请国内顶尖专家教授,系统学习绿色制造相关背景、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申报等相关知识,参观国家级绿色工厂,为企业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那·娜仁高娃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绿色指数”,积极构建全市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力争到2025年,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0家、绿色产品30个、绿色工业园区2至3个,打造绿色供应链2至3条。

  市交通运输局:推进绿色交通 防治大气污染

  3月29日,襄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举行,市交通运输局三级调研员王敏就我市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推进绿色交通出行、绿化货物运输方面的工作答记者问。

  王敏表示,市交通运输局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减少大气污染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积极推进客运绿色出行,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持续加强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市区新能源公交车从2018年的789辆上升到1331辆,占比从54%上升到93.39%。同时鼓励出租车积极更换新能源车辆,截至目前,全市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共有新能源车辆932辆。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为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划定公交专用道123.8公里,2022年新开和优化调整城区公交线路28条,截至目前,全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2%。2022年,我市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市”称号。加强共享单车规范管理,确定全市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制定印发了《襄阳市市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暂行办法》,对共享单车经营公司进行考核,动态调整投放数量,规范共享单车管理。

  绿色货物运输方面,为减少货物运输过程中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以“绿色货运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在我市注册的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达到9973台,在襄阳本地运行的新能源物流车约3410台,物流充电桩1800多个、大型综合充电站3个、城市快充站19个、高速服务区快充站6个。2021年,我市被命名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除此之外,为减少机动车污染,还严格把控了道路运输车辆准入关,杜绝高能耗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按照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统一部署,扎实落实各项环保工作任务,重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

  市城管执法委:多措并举降尘 确保城区清新

  3月29日,襄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城管督察大队副大队长吕刚就市城管部门在城市道路扬尘治理方面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答记者问。

  吕刚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是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工作,市城管部门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职责,紧紧围绕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建筑垃圾扬尘整治等重点工作,优机制、细措施、抓落实,筑牢大气污染防治城管防线。

  强化道路清扫保洁,防治城市道路扬尘污染。坚持标准引领,提升工作质效。对标先进城市,修订完善《襄阳市市区环卫作业规范》,不断提升环卫作业标准。强化道路保洁,提升降尘效率。持续开展“水润襄阳”行动,实行白天巡回洒水、洗扫保洁和夜间洗路,采取洒、冲、洗、扫、收一体化机械作业方式,大力提升工作质效和道路洁净度。令行禁止,步调一致。认真落实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统一调度、统一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重污染天气期间,市区18台喷雾抑尘车、200余台洗扫车、洒水车全天候投入降尘、洗扫作业,歇人不歇车,主次干道达到“八洒四扫”作业频次。

  强化建筑垃圾扬尘整治,助力改善提升空气质量。强力推进建筑垃圾运输全过程闭环管理,前端加强源头管控,中端加强运输管理,末端加强消纳管理。优化营商环境,配备“城管秘书”,驻守施工现场主动服务;不定期抽查工地、消纳场,通过严管重罚,倒逼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要求;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引路,开展优秀拆迁工地、优秀渣土运输企业评选表彰,引导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上下齐动,部门联动。推动构建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飞扬撒漏”综合整治,实施联合惩戒;会同汉江国投加快推进运输车辆车型结构优化工作,让中心城区背街小巷建筑垃圾运得走、出得去。

  下一步,市城管部门将持续强化城市道路扬尘治理,进一步提升市区环卫作业保洁质效,强化建筑垃圾扬尘治理,抑制道路扬尘,为市民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市农业农村局:守护一江清水 打造美丽乡村

  3月29日,襄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刘智介绍,我市聚焦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一江清水,建设美丽乡村。

  据介绍,去年我市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市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56.58%、46.47%,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8.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1.1%。在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关闭搬迁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326家,对5203家规模养殖场实行“一场一策”改造。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8个县级、38个乡镇级区域性病死畜禽收集点,市县乡三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截至目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6%,高出国家标准20.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加快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去年全市秸秆利用量达504万吨,秸秆资源化利用主体达439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7%。

  持续巩固汉江禁捕退捕成果,全市3689艘船舶全部上岸,圆满完成2223名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工作,组建了84人护渔员队伍。出台垂钓管理办法和非法捕捞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建立多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将“一江七河”全部纳入智慧渔政监管系统,实现760公里水面全方位、全时段监控。

  深入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截至目前,我市2434个村的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10个村进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行列。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99.7%;140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全部建成并陆续投入运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5.7%;新改建农村户厕54.5万户、公厕3223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7%。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省级验收中,市本级及所辖县(市、区)全部获评优秀等次,枣阳市、襄州区、老河口市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表扬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襄州区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枣阳市、老河口市跻身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市水利和湖泊局:加强流域治理 建设幸福河湖

  3月29日,襄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举行,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张力介绍,我市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助力河库生态保护,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幸福河湖。

  据介绍,我市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去年全市排查出的河库“四乱”问题共计156项,全部整治到位,移送侵害河湖环境安全线索3件,配合开展汉江禁捕,组织拆除汉江城区段非法钓鱼固定平台72个。积极探索襄阳幸福河湖工作路径,深化小微水体治理管护。我市3个小微水体治理管护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交流。

  去年我市遭遇罕见大旱天气,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市水利和湖泊局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指导全市66座大中型水库开展生态流泄放工作,有效保障了河道生态用水。同时,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保康县孙家湾、马桥一级站、谷城潭口、南漳峡口电站生态流量不达标、监控设施安装不规范以及夹马寨水电站退出整改问题,强化整改督办,孙家湾、马桥一级站、谷城潭口、南漳峡口电站已结合实际完成整改,并通过市级验收;夹马寨一级、二级水电站已完成退出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

  在强化水环境保护方面,推进汉江流域岸线生态修复,结合“绿满襄阳”行动推进汉江水系造林绿化,同时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去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53.93平方公里,投资700万元开展枣阳市吴店镇七里冲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老河口市渡槽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土流失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实施护城河补水,去年向护城河补水3600多万立方米,日均提调10万立方米汉江活水进南渠入护城河,补充生态径流量,改善襄水沿线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