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消费“火出圈” 经济“燃起来”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襄阳

2024-02-02 07:53 来源: 襄阳日报
【字体:

  1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支持襄阳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2022年5月,我市印发《襄阳市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就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进行部署。如今的襄阳,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各类商贸设施不断完善,商业模式不断丰富,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示范效应逐渐显现。

  站在新的起点上,襄阳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底气和信心何在,具体又如何建设?“襄阳商业繁荣、优势突出,我们有信心让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在襄阳成为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永涛说。

  底气来自广大市场主体

  2023年12月30日,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开街,游人摩肩接踵,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襄阳行乐图”。

  管家巷是我市一条古老街巷,明清时期非常繁华,“半城烟火半城诗”是它当时的真实写照。市委、市政府从历史文化的视角,对管家巷进行更新改造。改造后的管家巷,仿古建筑错落有致,特色小吃商铺云集,成为市民游客打卡好去处。

  管家巷的华丽蜕变,是我市商业街区改造升级的典型案例。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商业综合体、街区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中。

  线下商圈建设升级。以民发世纪广场、美联购物中心、和信奥特莱斯购物公园为代表的新型商业综合体相继投入运营,人民广场商圈、长虹路商圈、檀溪商圈等集聚效应持续提升,东津商圈作为区域级核心商圈效应逐步凸显,一家家商业名企争相落子。

  商业街区提档升级。襄阳北街、唐城唐人街、管家巷等特色文旅街区,风华路美食街、闸口大虾一条街、富康美食街等特色餐饮街区,以及万达金街、东津民发特色街等综合街区先后完成建设和改造升级,多个街区被认定为“湖北省特色商业街”。

  流通体系网络是商品和服务得以从供给端到消费端的重要保障。我市全力加强消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在商援商”党建品牌建设为引领,大力开展商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流通保供项目建设行动,我市成为全国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谷城县获批湖北省2023年县域商业建设试点县。

  消费平台持续完善,消费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不仅为市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所,也为经营主体壮大创造了优质的设施环境。目前,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数量已达78万户,跃升至全省第二位。

  信心来自火热消费场景

  “昨天下午3点下单的进口化妆品,今天中午就送货上门了!”市民李女士通过“睐斯购”微信小程序下单,对进口商品“线上订货、直邮到家”的快捷服务十分满意。

  “睐斯购”是襄阳本土跨境电商保税购物平台,采用“全球直采+保税区仓储”的模式,让市民可享足不出户、享购全球的极致购物体验。

  为提升消费品质,近年来,我市不断引进知名消费品牌,华洋堂、武商襄阳MALL等商场每年平均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200个以上。“睐斯购”引进各类国际消费品牌,有效满足居民品牌消费需求。

  同时,大力培育本土特色品牌,“石花”“熊银匠”等老字号品牌焕发新活力,我市现有老字号企业15家。襄菜、襄茶、襄酒等本土特色产品知名度日益提升。

  随着消费品牌建设不断加强,我市消费能级正在显著提升,消费辐射能力越来越强。

  夜幕降临,汉江两岸灯光璀璨,古城夜生活开始了。唐城夜游项目上演,行唐礼、吟唐诗、赏唐乐,游客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闸口大虾一条街上人头攒动,商家支上桌子,端出烧烤、大虾、啤酒……

  夜经济是市民生活日益丰富的缩影,也是激活消费市场的强力引擎。近年来,我市创新消费新模式,丰富消费新业态,打造消费新场景,全面带动消费迭代升级。

  推动夜间经济提档升级。唐城夜游、北街八点半、华侨城山海奇趣夜、汉江夜游、闸口大虾一条街等频频出圈,点亮襄阳“夜经济”。盛世唐城、襄阳古城景区先后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好邻居、麦德龙、竹叶山等大型超市、农批市场先后开通网上超市或与线上平台合作,“网上逛超市,网上逛市场,线下配送”以及体验式、场景式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实体商业活力得到激发。

  谋划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成功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襄阳马拉松、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重大节庆赛事,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来襄消费,2023年全市游客接待量接近1亿人次。

  火热的消费图景,凝聚了消费市场的潜力、体量,也为襄阳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增添了强大信心。

  全力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是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的重要基础。

  “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我们重任在肩。”陈永涛表示,该局将不断补短板、强供给,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推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国家战略腹地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消费持续扩大。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实施老字号“焕新计划”,举办老字号嘉年华活动,开设老字号市集。推出更多国货“潮品”消费。

  稳定扩大传统消费。支持建设县级汽车流通商业综合体1—2个,促进农村汽车消费。开展“绿色家电社区直通车活动”,促进绿色、智能家电进社区、进农村。

  推动扩大服务消费。实施品质餐饮惠民行动,开展襄阳美食名店(特色餐饮)评选活动,培育楚菜美食街区、地标美食品牌,组织参加百城千店餐饮消费促进月活动。

  ——扎实推进供应链建设。

  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积极争创1个省级试点县,建设改造30个县城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行动,新建改造10个县城和乡镇农贸市场。

  实施商圈商街“培优工程”,指导争创智慧商圈、省级特色商业街(示范步行街)。协调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计划建设改造便民生活圈40个,打造示范便民生活圈1个。

  实施“建强流通”项目推进行动,加快建设淘大集农产品电商物流园等20个重点流通保供项目。稳步推进蔬菜产业链建设行动,支持10个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