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水利和湖泊局了解到,我市印发了通知,指导督促9个县(市、区)和1个开发区加快推进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切实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总体要求,对照《湖北省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具体部署,我市明确要求,全市以建立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全链条全过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导向,全面推行农村饮水安全“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到2025年底,3个县(市、区)实现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2027年底前,全市60%的县域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到2030年底,全市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体系布局完善、设施集约安全、管护规范专业、服务优质高效的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各地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水利部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决策部署,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把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准确把握农村供水体系布局完善、设施集约安全、管护规范专业、服务优质高效的标准要求及15项评价指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由点带面、梯次推进,强化资源整合和要素保障,确保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各地要结合县域农村供水体系布局、工程运行管理现状等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建设标准,科学制订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实施县域统管专业化管护全覆盖。深入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水质达标率达到县城水平。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管护水平。建立完善县域智慧供水信息管理平台,提升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我市探索小型水库管护新模式
12月26日,记者从市水利和湖泊局获悉,该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小型水库管护体制改革的通知》,明确在2025年底前,全面建成小型水库“以大带小”专业化集中管护体系。
据了解,为解决小型水库管理技术力量参差不齐、日常管护工作缺位、管养经费不足等问题,市水利和湖泊局将“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纳入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事项,在襄北片区率先探索创建了“以大带小”小型水库专业化集中管护体制改革试点。目前,该区224座小型水库均已完成了划界,划定了管理范围并埋设界桩,明确224座小型水库均由所在镇人民政府、相关水库管理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对辖区内小型水库安全运行负责。
襄州区结合辖区大中型水库多、小型水库集中等特点,将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库交由大中型水库和其他专业化管理机构进行统一集中管理维护。通过改革,破解了小型水库数量多管理弱的难题、完善了小型水库管护标准管护制度、进一步压实了小型水库安全管护责任,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在市水利和湖泊局的指导下,襄州区的水库管护模式真正实现了管养分离,激发了养护单位的积极性,购买先进的水库养护工具,组建养护小分队,专业化对水库进行养护。2024年7月,襄州区遭受了罕见的暴雨侵袭,112座水库超汛限,5座水库超校核。汛情过后,养护队伍进一步排查工程隐患,发现大王庄水库因长时间高水位运行,上游混凝土护坡脱坡,及时上报纳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消除了安全隐患,有力保障了水库工程安全。
实践证明,这种“以大带小”的小型水库管护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小型水库管护水平,推动全市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是可复制和值得推广的模式。市水利和湖泊局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推广实施小型水库“以大带小”专业化集中管护模式,进一步完善适应我市水情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库管护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夯实水库安全运行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