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全市贷款余额突破4500亿元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襄阳

2025-04-17 08:00 来源: 襄阳日报
【字体:

  金融是地方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截至3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突破4500亿元,达到4552.34亿元,比年初增加261.05亿元,超额完成市政府制定的一季度“开门红”目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突出。

  重点领域“加油助力”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全市金融机构围绕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两资三能”工程,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53.70亿元,同比增长9.38%;普惠小微、民营市场主体贷款户数分别达到11.67万户、12.99万户,分别较年初增加2192户、2921户,贷款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有力缓解了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

  从信贷投放行业看,部分重点领域贷款同比多增。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同比多增38.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同比多增29.74亿元;制造业贷款同比多增18.1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同比多增13.95亿元。

  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凸显。截至3月末,全市市辖区贷款余额2372亿元,比年初增加124亿元,同比增长6.62%;县域贷款余额2180亿元,比年初增加137亿元,同比增长9.33%,增速高于市辖区2.71个百分点。

  金融改革蹄疾步稳  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全市金融机构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在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上取得显著进展。

  在科技金融方面,成功发放湖北省首笔“共赢贷”,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25户、8.83亿元;绿色金融方面,成功落地襄阳首笔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0.2亿元;数字金融方面,借助“楚天贷款码”“襄链通”和资金流信用信息等数字平台,共达成融资1.68亿元。

  与此同时,全市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市政府、市直部门及各县(市、区)提供的企业融资需求清单。截至3月末,19家银行机构对接企业1072家,对接率99.26%,完成尽调755家,已授信572家、授信金额467亿元,已放贷536家、贷款余额218亿元。

  优化信贷投放结构  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襄阳市分行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银行金融机构将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切实优化信贷投放结构,继续加大对“两资三能”工程、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助力襄阳高质量发展。

  用好用活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推广“创新积分贷”“共赢贷”“人才贷”“知识价值信用贷”,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

  积极探索推广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业务,推广我市的全省首笔民营钢铁企业“转型主体”类型转型金融贷款成功经验,支持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继续深化金融服务创新,落实落细科技金融联盟、小微企业金融顾问联盟职责,扎实开展“百名金融顾问进千企”“千企万户大走访”等活动。大力推广应用“楚天贷款码”“襄链通”等融资服务平台,切实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大力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加强与省科技担保公司的合作,力争全年新增担保贷款业务规模30亿元。

  加大银企沟通对接力度,全面了解“四上”企业融资需求,加强沟通联系。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单位结合所负责产业链特点,分层次举办融资对接活动,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