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记者从在襄阳举办的2025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中南片区联合试验考察交流会上获悉,我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余万亩,平原地区最高示范单产突破5.2吨,创长江中游地区高产纪录,成为全国早熟马铃薯高产核心产区。
据悉,我市地处南北过渡地带,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平原河谷地区一年可种植二季,高山地区一年可种植一季,特别是平原地区冬播马铃薯4月至5月收获,填补了南北市场空档期,比较效益显著。
近年来,我市马铃薯产业实现较快发展,产业规模稳定、单产大幅提升,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余万亩,平均单产由2010年的1.6吨跃升至现在的近3吨,增幅达80%。我市马铃薯品种结构持续优化,中薯5号、华薯1号、华薯16号、鄂薯10号等一批优质新品种在我市的累计应用面积超过200万亩,较常规品种早大白亩增产40%以上;全市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75%,较2010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平原地区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100%;栽培模式多样化,基本实现由平作到垄作、露地到单膜、二膜以及少数三膜转变,与常规的单膜栽培技术相比,采用二膜栽培技术栽培的马铃薯可提前半个月上市,亩净增收1200余元;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平原地区基本实现小型机械起垄种植和机械挖掘收获。
当天,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和长沙、常德、成都、恩施、凉山等地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襄阳试验站及示范县技术骨干、企业代表和种植大户等5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栽培技术等交流探讨,助力我市突破马铃薯产业发展瓶颈,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