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五峰如何在“三个重要”新使命、“六个奋勇争先”新要求中找准坐标、扛牢使命?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谭志军(以下简称为谭志军):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重点生态功能地区要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五峰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宜昌“西部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切实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努力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全力服务省市发展大局。
一是抢抓“双碳”战略实施机遇,切实当好武陵山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立足我县森林覆盖率80.34%、生态红线占比41%的实际,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动五峰造林碳汇项目,力争上半年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完成交易。全力服务国家电投新能源开发、中节能风电等项目落地,逐步实现风光水储一体化。落实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省市试点,积极推进山区水生态产品核算体系建设。
二是抢抓国家政策支持机遇,加快建设全省生态茶产业基地。认真落实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县各项任务,深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好茶产业供应链平台,持续推进全域无农残、全域标准化。与中茶所开展全产业链深度合作,建好全省首个茶叶科技小院。深化“茶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壮大宜茶·采花等龙头企业,办好首届中国青年茶人创新发展大会,着力打响五峰“古树茶”品牌IP。
三是抢抓“两高”时代来临机遇,全力打造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抢抓高速即将通车、高铁开工建设重大机遇,大力发展避暑、康养、研学等旅游业态,重点推动柴埠溪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推进长乐康养、湾潭康养等示范项目,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扎实推进万里茶道(五峰段)申遗,活化利用4大国家级非遗项目,创建武陵山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记者:锚定“三个重要”新使命、落实“六个奋勇争先”新要求,五峰有哪些具体举措?
谭志军:我们将牢固树立“小地方要有大格局、小体量要有大担当”的发展理念,全力抓发展拼经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与民生,努力在增速上为全市多做贡献。
一是抬升标杆抓发展。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每月调度“四个重大”“三争三促”等推进情况。以重大项目建设年为主线,全力服务宜涪高铁、宜来高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全年固投增速达到9.5%。打好民族牌、生态牌、帮扶牌,常态化跑省进京抓争取。用好“五个一”招商机制,大力推进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个以上。
二是坚定不移强工业。抢抓宜昌高新区“一区多园”改革机遇,推动五峰民族工业园全面融入宜昌东部产业新区。聚焦园区生物医药、新能新材主导产业,系统改善园区道路、用电、用气等基础配套,重点推进安琪生物农业产业园、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年产100万吨微生态菌剂制造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动赤诚生物产业园项目满产达效,举全县之力支持赤诚生物今年在北交所上市。
三是城乡融合促振兴。深入实施强县富民兴村三项行动,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力争强县工程考核争先进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县城“1所优质高中+1家三级医院+1个紧密型医共体+1所综合型养老机构”建设。统筹抓好地灾防治、防汛抗旱、安全稳定等,系统破解“空心村”治理难题,以高水平安全、高效能治理护航高质量发展。
记者:五峰如何以能力作风建设保障落实新使命、新要求?
谭志军:我们将大力弘扬“开天辟地、战天斗地、脚踏实地”的五峰精神,激发全县上下“勇争第一、敢创唯一”的拼搏斗志,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一是聚焦干部素质提升。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推动全县各项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坚决破除“山区县”思维,推动党员干部思维迭代、能力迭代、作风迭代,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五峰的发展指数、社会的平安指数、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是聚焦干部作风提升。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实施“干部作风提升年”,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牢记自己的身份、牢记自己的责任、牢记自己的奋斗目标,汇聚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强大合力。
三是聚焦干部服务提升。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每季度召开政企恳谈会,按照责任唯一化、任务清单化、时间节点化的要求,点对点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确保全年新增“四上”企业55家。
四是聚焦社会认同提升。广泛开展“我和我的五峰”大讨论活动,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企业家、五峰籍在外人士、关心五峰发展的各界人士等积极为五峰发展鼓与呼、思与谋、奔与走,切实增强对五峰身份的认同感、情感的归属感、主人翁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