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解读:《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3年)》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要闻

2022-10-28 14:13 来源: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
  一、《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3年)》的出台背景
  荆楚大遗址规模大、价值高,是 中华文明与荆楚文化 辉煌历史的重要标志性物质遗存。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为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省委印发《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决定》,提出“实施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2018年,“实施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被列入省 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指明作出了安排部署。
  我省现有楚纪南故城、龙湾、盘龙城、屈家岭、石家河、铜绿山、走马岭、容美土司、擂鼓墩等9处大遗址和“ 万里茶道”列入国家 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大遗址数量仅次于陕西、河南,位居全国第三,在南方省份中位居第一。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是全国六大片区之一,也是南方唯一的部省共建的大遗址片区。其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容美土司遗址被列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些大遗址项目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价值巨大,是荆楚文化的重要标识,在 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家有关部委对我省大遗址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十二五”以来,国家下达专项资金约6亿元,支持我省实施大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150余项,完成7处大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并由省 政府公布;开展了近40项主动性大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出土大量珍贵文物,6次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起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近年来,各级地方 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认识越来越高,积极主动将大遗址保护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投入,推进环境整治、道路交通、拆迁安置等配套建设;不断强化保护力量,实现了大遗址有效管理。目前,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开放,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挂牌,铜绿山、龙湾、石家河、屈家岭、苏家垄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 文物局立项,有关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二、《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3年)》的主要内容
  为落实省委省 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省文化和旅游厅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我省近年来开展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起草了《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3年)》。
  《实施方案》分工程对象、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部分对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进行了 系统谋划,并提出项目库名单40处。按照该方案,省 政府将成立领导小组,将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作为省级重点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落实经费保障,强化部门协同,夯实工程组织体系,为工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依托全省丰富的大遗址资源,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深入推进学术研究,宣传打造文化品牌,推进文旅融合,到2023年,建成开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不少于20处,提升大遗址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形成荆楚大遗址优质旅游产品,助推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
  《实施方案》起草过程中,我厅多次专题研究,组织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基层文博单位相关专家讨论完善,并征求17家相关省直相关部门意见,逐条修改完善,最终于今年1月7日经省 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月2日由省 政府印发实施。
  三、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是传承发展荆楚文化,提升荆楚文化在 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格局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2018年4月, 习近平 总书记在湖北省博物馆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 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荆楚文化在文学、哲学、早期城市发展、青铜冶炼等方面具有世界级文化底蕴,是引领 中华文明发展的强劲动力。随着荆楚文化的现代转型发展,其对加快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影响力将日益凸显。通过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持续深入推进考古发掘与重大学术课题研究,召开国际性高峰论坛与 政府间对外人文交流合作, 系统阐释荆楚文明价值内涵,广泛传播荆楚文明世界声音,对于把握世界文明发展大势,重现荆楚文明历史 辉煌,提升荆楚文明在 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是率先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打造荆楚文化重要标识的重大创新。大遗址规模大、价值高,是 中华文明与荆楚文明 辉煌历史的重要标志性主体遗存。2016年,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工程,以大遗址为载体,集中建成开放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形成特色鲜明、体系完备的考古遗址公园群,对于创新性打造荆楚文化重要标识,使之成为 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并为纳入国家公园体制奠定坚实基础,在全国具有率先示范意义。
  三是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湖北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2018年11月16日,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挂牌,湖北文化旅游强省建设开启了新篇章。大遗址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大遗址保护与旅游融合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大遗址保护成果回馈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工程实施,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成若干4A级文物景区,研发推出一批文化创意品牌产品,对于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提升旅游品质,延伸文化产业链,扩大游客消费总量,促进城乡居民就业,为区域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四是探索建立大遗址新型保护管理模式,实现文物保护与城乡发展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大遗址保护,长期以来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快速发展的城乡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日益猖獗的盗掘文物犯罪等,使本已脆弱的大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时刻受到严重威胁。通过工程实施,建立高层次领导协调机制和大遗址专门管理机构,依法编制公布体现“多规合一”的文物保护规划,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地方 政府综合治理考核,对于落实地方 政府依法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协调大遗址保护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