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看!宜昌让乡村美起来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要闻

2022-11-25 23:06 来源: 宜昌发布
【字体:

  11月25日,解读《宜昌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新闻通气会在 市农业农村局召开。现场解读实施方案和介绍相关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 发布人

  马昌沛 宜昌市 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 卓 宜昌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科科长 吴鄂飞 宜昌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 隋士元 宜昌市畜牧兽医中心畜牧科科长 王早霞 宜昌市疾控中心环境健康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

  ● 主持人 王晓迪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牵头负责人

  近年来,宜昌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省级评估,11个县市区均获评“优秀”等次。

  枝江市、当阳市分别获评

  2019年度、2020年度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宜昌的“四美”乡村建设经验及

  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

  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

  枝江市《“七头并进”打造宜居美丽乡村》

  的经验做法 被农业农村部简报刊发

  枝江问安镇同心桥村美丽庭院

  贯彻三个全新理念

  ➤ 统筹谋划,系统治理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上下行动“一盘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以及将出台的全市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明确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项目单、进度表,切实做到工作开展有遵循、有规范,上下齐心,左右协同。

  ➤规划引领,一体推进

  依据自然基底、山形水势和人口转移规律,按照东部生产、西部生态、中部生活格局,做好村庄分类布局,推动建立县域内多规合一的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做到县乡村一个规划管总,一体化推进建设,坚持遵循规划,从严管控,“在经过规划设计的地方搞建设,建设经过规划设计的项目”。

  ➤ 筑堡强基,共同缔造

  坚持党建引领筑堡强基,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组织带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通过议事恳谈会、屋场湾子会、村民理事会等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以群众身边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变“政府办群众看”为“大家一起干”,贯彻“五共”理念,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兴山深度河村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 环境综合整治

  第一,继续扎实推进厕所摸排整改“回头看”,高标准打造改厕“样板村”,全面推进改厕技术培训,确保县乡有专家组、区域有工匠、村有明白人,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以上。

  第二,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基础上,大力倡导“源头减量”“就地就农消纳”,推广“一坑两桶三上门”和“三山三料”垃圾分类模式,探索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新路径。

  第三,推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逐步向周边农村延伸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4%,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销号。

  第四,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广“新种”“老肥”“绿药”“活水”,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绿肥种植面积28.42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138.88万亩。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6个县市区(夷陵、枝江、秭归、宜都、五峰、长阳)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位居全省第一。

  ➤ 风貌全面提升

  因地制宜编制建房图集并广泛推广应用,让农房风貌与自然生态和谐。

  大力清理私搭乱建、残垣断壁,加强“三线”管控,整治户外广告。开展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旁”植树,推动乡村“增绿、增景、增效”,进一步夯实“扫干净、收通豁、码整齐、畅沟渠,修缓坡、固陡坎、顺线杆”的建设基点;进一步提升“耕地集、择水居、县城聚、感党恩、守法纪、睦邻里”的创建水平;初步实现“田地不撂荒、田间机器响、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映房”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场景。 ➤ 平台创新升级

  在已创建3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平台载体,努力形成“宜昌模式”“宜昌范式”。

  一方面以村为主向两级拓展 ,将共同缔造项目由村向村湾、屋场拓展,另一方面以村为主向纵深区域、流域拓展。同时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环百里荒乡村振兴示范带组建了公司,建设成效显现,被生态环境部评为“两山”理念创新实践基地。

  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环百里荒、沿清江、渔洋河、沮漳河、香溪河等五条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通过市级领导领衔,组建平台运作,项目资金倾斜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全面振兴。

  当阳玉泉

  建立三项管控机制

  ➤ 日常督导考评机制

  构建“领导领衔、部门协同、市县联动、专班推动”的组织领导机制,实施“单月调度、双月排名、季度拉练、定期评估”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城乡接合部巡查、联县进村督导、第三方监测“三位一体”的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监测体系。市直相关部门8个小组重点巡查城郊45个村,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标准紧密衔接;联县进村督导组重点督导美丽乡村示范村年度重点工作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实施进度;第三方监测则重点收集农村人居环境负面问题。市美丽办定期交办问题清单,限期整改。同时,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看、议、讲、评”,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 活动促推机制

  第一,明路径:坚持党建引领筑堡强基,通过议事恳谈会、屋场湾子会、村民理事会等方式,以群众身边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变“政府办群众看”为“大家一起干”,贯彻“五共”理念,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第二“立规矩”:全面建立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红黑榜、诚信档案等做法,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第三“树典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卫生清洁户”“美丽庭院”“最美农户”创评活动,选树典型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第四“搞活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日”“小手拉大手”“生态小公民”“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以“五清一改”为主攻方向,将每月第四周星期五设立为全市“村庄清洁日”,组织开展“清理生活垃圾”“整治乱搭乱建”“治理厕所粪污”等系列主题村庄清洁活动,对影响村容村貌的重点区域、重点内容精准发力,探索总结出“六定工作法”和“四个聚焦”典型经验,《农民日报》2次专题报道。还通过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争创示范、全面提升的方式,累计创建“美丽庭院”8133个,这项工作正在提速。

  第五“晒风貌”:常年与新媒体合作、举办“随手拍”“短视频大赛”等活动,相互学习借鉴,争着干比着干,形成浓厚氛围。

  ➤ 长效建管机制

  围绕中央预算内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省级厕所粪污综合治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水美乡村等项目努力争取,推动亚行贷款、政府债券投入到位,三年来累计投入35.2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政府保障、购买服务、“三员合一”等方式建立管护机制,做到村有人抓,户有人管。

  今后一个时期,将按照“全域整治、示范创建、精品引领”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推动各县市区争创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为宜昌市创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贡献三农力量。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

  三峡日报记者提问

  2021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与已经实施的三年行动方案,有哪些关键性变化?

  答: 国家提升五年行动方案与已经完成的三年行动方案有以下变化。一是行动目标的变化。《方案》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指导思想。与《三年行动方案》相比,《方案》不再将所有的农村生活污水“大包大揽”,而是有重点、有选择地优先推进,以点带面,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这对精准、高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是重点工作的变化。农村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成为重点工作之一。《方案》中多次提及资源化利用,包含了粪污、污水、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其中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的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中提出了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农村生活污水含有氮、磷、钾等多种植物营养成分,是重要的水肥资源,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农村水污染的最有效途径,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2021年,宜昌市争取上级资金1200万元完成了10个县市区15处的统筹整村推进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试点,目前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行,治理后的尾水达到了农田灌溉和直接排放的标准,有效解决了农村污水乱排现象,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提升。

  三是保障措施的变化。从探索建立机制向促进长治长效深化。更加突出机制建设,强调完善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农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推进机制,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更加突出农民主体作用,强调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激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

  三峡广电记者提问

  宜昌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现状如何?

  答: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宜昌市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工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5%以上,所有行政村垃圾均得到有效治理,达到“五有标准”。

  一是持续完善“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处理体系。按照全域覆盖、城乡联动工作思路,全面推动城乡垃圾治理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小、落细、落实、落地。目前,全市农村地区配置各类垃圾收集设施14万个,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21座,配备农村保洁员1.2万人,各村组已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垃圾箱,收集点选址合理,有专人管护,收集点周围无垃圾、污水外溢。全市已形成从生活垃圾产生到终端处理全过程的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链条式管理体系。

  二是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试点工作。按照先点后面、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大胆探索,落地落细,积极推广枝江“一坑两桶三上门”和秭归山区“三山三料”垃圾分类模式,打造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经验模板,目前全市农村地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到50%。其中,宜都市吕家坳村、枝江市曹店村等40个村推进情况良好、分类效果明显、示范效应突出,已被表彰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22年底宜昌市将再创40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有效推进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工作。

  三是持续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民群众自觉成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工作的主体。结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民群众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实施奖惩措施、示范带动等方式,发动农民广泛参与,发动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三峡晚报记者提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宜昌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请问宜昌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十四五”期间还要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深入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宜居的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资源。生态环境部门主要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和生态创建工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

  一是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项目资金保障农村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提升行动期间,宜昌市共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8000多万元,完成了362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截至2022年三季度,全市1323个行政村已有519个村完成环境整治工作目标。

  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我市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截至2021年底,我市共建成634座各类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累计完成干支管网745公里,接户15.59万户。截至2022年三季度,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54.19%,位居全省前列。

  拉条挂账消除黑臭水体。“十四五”期间,我市21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10条,国家清单农村黑臭水体已累计完成治理销号7条,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良好工作进度。

  二是深入推进生态创建工作 。

  大力实施生态创建“细胞工 程”。 截至目前,累计命名2个国家级“两山”基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昌市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远安县、秭归县)以及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10个(宜昌市,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夷陵区)、省级生态乡镇87个、生态村520个。

  推进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宜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五峰绿色脱贫2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入选COP15国际论坛“中国馆”。五峰蜜蜂养殖、蜜源植物种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协调的减贫案例,被写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施创新之举,护自然本真”后河保护区案例入选2022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正在阔步前进。这些成绩和荣誉,充分展示了宜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丰硕成果。宜昌这座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正迎风扬帆,开启了全力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新画卷!

  “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面消除村庄内生活污水直排现象,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5%以上,基本消除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配合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农业废弃物处置利用等工作,为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大气和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不懈努力。

  三峡商报记者提问

  为什么要在农村开展厕所革命,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建改?

  答:厕所虽小,却浓缩了民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国农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 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重要意义有:具有社会效益,方便百姓日常生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具有安全效益,可以更好地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隐私和安全;具有健康效益,能够有效降低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保障人民健康;具有环保效益,粪便经过处理后无臭无害,减少了蚊蝇密度和病原体等对环境和农作物的污染,改善了人居环境;具有经济效益,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使用有机肥可变废为宝,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有机农产品质量。

  《宜昌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要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推进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到2025年,力争农户愿改尽改,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的任务目标。

  宜昌发布记者提问

  人居环境整治中,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重要内容,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工作,请问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畜牧兽医中心作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行业主管部门,在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做了哪些工作?

  答:近年来,全市畜牧兽医部门以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抓手,以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高于全省80%的要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 编制了《宜昌市畜禽养殖“三区”与区域布局方案》,印发了《宜昌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和《深入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形成了粪污防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 近几年来,全市争取落实中央、省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资金2.72亿元。其中宜都、枝江、长阳、夷陵等4个县市区共争取中央资金1.52亿元,已完成建设;当阳、远安、五峰等3个县市争取中央资金0.96亿元,正在建设中;远安、兴山、秭归、五峰等4个县争取省级资金0.24亿元,已经完成实施。

  三是突出技术推广。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推广了全量收集处理就近就地还田粪水肥料化利用、农牧结合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生物发酵床等3种处理技术。并不断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探索推广了县域“大循环”、乡镇“中循环”、场区“小循环”3种畜禽粪污处理模式。目前,已建成县域“大循环”1个、乡镇“中循环”12个、场区“小循环”100多个。

  四是突出督促整改。 会同相关县市区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件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推动7个问题完成整改销号。联合远安、秭归、长阳等县市区开展了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及运行、安全生产等情况排查,排查养殖场户9760户,对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督促宜都、当阳、五峰等县市开展省审计厅反馈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的4个畜禽粪污治理类问题整改。

  下一步,宜昌将围绕“减量化生产、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生态化循环”作文章,进一步畅通种养结合路径、主推循环处理模式、加强粪污处理服务、推动规模以下养殖场粪污处理、发展绿色健康养殖,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宜昌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作出畜牧贡献。

  来源丨宜昌发布 记者丨熊鹏 通讯员丨王晓迪 编辑丨晓浪 编审丨翟婷婷

  转载须注明来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