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华科大校长尤政解读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
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是国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举措。11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复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的函》,同意10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建设的“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名列其中。这也是中部唯一一家未来产业科技园。
据了解,湖北的未来产业科技园将聚焦“高端医疗装备、光电材料与芯片、智能制造”三大重点领域,与东湖高新区的产业布局高度契合,并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强力支撑。对于这一全新的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表示,未来产业科技园是在科研成果与产业之间搭建一个桥梁,真正把成果到产业到GDP的渠道打通,让华为、联影一样的企业成长壮大。
未来科技为何如此重要
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能为全省、全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带来什么?
尤政: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三大战略摆放在一起,说明我们党关于教育与科技、人才的整体性思考愈发深入。把教育科技和人才服务国家建设与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有机结合,正是落实二十大报告要求的具体体现。
未来产业科技园着眼未来科技产业重点方向,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基础,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为重点,培育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构建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积累经验,引领新时期国家大学科技园升级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我们也发现,学校的科技成果如何更高效的转化,中间仍缺乏一些机制。这不仅是华中科技大学面临的挑战,也是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普遍问题。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建设就是要在成果与产业之间搭建一个桥梁,真正把成果到产业到GDP的渠道打通。通过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建设,能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的瓶颈。
记者:发展未来科技、培育未来产业是区域创新的有力支撑点。在这方面,未来产业科技园如何发挥作用?
尤政: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题中之义。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则是破题的重要抓手。想要最大程度发挥出未来产业科技园的作用,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
具体来说,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建设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如何通过创新解决我们现在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哪些技术是中国能够走向世界中心的?创新成果有了,能不能变成产业?都是我们要着重且长远考虑的问题。
二十大报告里提到“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当前,产学研界限正日渐模糊,未来的基础研究蕴含着产业需求和应用导向,产业变革也指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的突破方向,应用成果倒逼原始创新和产业升级。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既联系着产业需求侧,又连接着科技供给侧。过去几十年间,基于学校重大科研成果孕育出华工科技等一批掌握自主技术的企业。从中我们得到的一条经验就是,要把企业需求和学校技术在未来产业科技园里真正进行孵化,采取具有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和攻关方式。
未来产业科技园将进一步破除从实验室到工厂车间的障碍,赋能、壮大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未来科技的持续突破支撑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高校也能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中,壮大自身学科发展,形成产学研之间的良性循环。
目前,华科大与包括华为在内的众多领军企业有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围绕东湖高新区的产业布局,在光电子领域里多产生一些像华为一样的企业,在医疗方向多产生一些像联影一样的企业。
谋划未来产业 湖北怎么做
记者: 湖北的未来产业科技园主攻方向是什么? 要如何实现?
尤政:放眼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均在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希望在未来科技、培育未来产业上先行一步。
作为湖北未来产业科技园的主要依托单位,结合华科大的学科和区域优势,为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确定了两大方向和三个领域。根据工作规划,接下来将由东湖高新区设立“光谷未来技术产业研究院”,委托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围绕“高端医工装备、光电子技术、智能制造”三个重点领域,统筹实施各项试点建设工作。
在医疗装备方面,学校拥有3个工科A+和3个医科A类学科,共同构成了全国范围内“非我莫属”的独特优势。在光电子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光谷时指出,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医疗装备和光电子的发展最终都落脚在智能制造上,为两者提供平台。这三个领域也是湖北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发力点。
此外,华科大围绕这三个领域,先后成立了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形成了以交叉研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科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有机融合,进而推动高校体制机制创新,落实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
记者:作为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各参与主体如何分工?
尤政:过去,我们把科技成果阶段划分为从0到1的基础创新、从1到10的技术突破,从10到N的成果转化三个阶段。在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建设中,在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我们按技术成熟度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其中:
“0-4阶段”由学校承担,这一阶段主要是做基础创新和应用基础创新,并以创新成果来考核高校创新工作。
“4-8阶段”的技术验证及工程化工作,由我校与光谷联合成立的光谷未来技术产业研究院负责。将创新的方法变成能用、能产业化的技术,通过建设三大领域的3个技术研发平台,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战略,将老师们的创新经实验室验证方法和技术工程化变成产品的雏形(工程样机、产品原型),并具有一定的合用环境适应性。
“8-12阶段”的转移转化工作,通过大学科技园和东湖高新区已有产业及孵化机构进行,以市场的方法选择我们可用的技术,最终走向产品。
记者:对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建设有什么预期?
尤政:未来产业科技园不是传统意义的大学科技园2.0版,而是承担未来产业发展重担的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孵化基地,希望能打造成一个标杆,在科技部、教育部以及省市区的指导和支持下,发挥学校的人才、创新、科技优势,通过未来产业科技园这个平台,把产学研融合得更加紧密,并在3-5年内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
欢迎关注 湖北发布官方视频号
湖北发布编辑部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湖北发布、人民日报、华中科技大学 编辑:陈亚曦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