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同比增长19.8%,宜昌投资增速再获全省第一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要闻

2023-01-30 07:54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同比增长19.8%,再获全省第一。

  1月16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2022年宜昌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9.8%,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继2021年勇夺全省头名后,再次拔得头筹。

  建设“大力度”跑出投资“加速度”。面对“一难两难多难”复杂形势,宜昌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总抓手,攻坚突破、奋力突围,不断在促开工、督进度、优服务、建机制上下功夫,项目投资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从“0”到“1”,单体入库百亿产业项目实现重大突破

  步入新年,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的生产车间内,一袋袋工业级碳酸锂打包完毕,陆续投放市场。项目负责人表示,工业级碳酸锂逐渐放量,电池级碳酸锂也下线在即。

  作为宜昌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百亿级项目,宁德时代邦普项目仅用300多天,从协议变成工地、工地变成工厂、工厂形成产出。今年更是邦普项目大投资、快建设的关键之年,有望冲击百亿产值。

  项目为王、大项目是王中王。

  2022年,宜昌持续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亿元以上新入库项目828个,同比增加106个,居全省第一。新签约百亿级项目 21 个、新开工 17 个、新入库 9 个,发展气场持续升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高端智能制造(一期)、邦普循环废旧电池循环利用、邦普时代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中清农业复合型光储一体化、源网荷储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三宁化工酰胺及尼龙新材料、海科新能源电解液溶剂及添加剂、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宜昌段)等9个过百亿项目入库纳统,其中8个都是产业项目,实现了单体入库过百亿产业项目从“0”到“1”的重大突破。

  从“0”到“1”仅是起点。通过总结推广,邦普项目创造的“宜昌速度”成为“宜昌经验”,“指挥部+主动认领”服务机制逐渐常态化。去年,宜昌先后多次对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进行高规格调度,交办80个问题全部按期完成。

  特别是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副市长对口联系,所属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推进,相关服务保障部门、项目所在地政府、项目业主共同参与,有力有效推动百亿项目开工建设,为强产兴城创典范提供了“硬核”支撑。

  “两个翻番”,省重点项目个数和完成投资再创新高

  日前,在猇亭兴发新材料产业园,年产40万吨有机硅新材料项目的进度条不断刷新,一期项目预计2023年三季度建成投产。兴瑞公司有机硅分厂副厂长万芳说,一期二期全部建成后,猇亭园区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硅新材料生产基地。

  重点项目具有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2022年,宜昌积极对上争取,入围省级重点项目52个,项目个数及投资规模均位居全省第二,同时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02个,投资规模呈逐年放大趋势。

  呼南高铁、十宜、襄宜高速等一批“壮筋骨”跨区域交通重大项目,南炼精细化工、三宁酰胺及尼龙新材料、冠毓碳纳米管导电剂等一批“强产业”重大项目,高铁北站配套工程、滨江公园胜利三路——杨岔路段贯通工程、三峡快速路互通立交花溪路节点互通工程等一批“优功能”重大项目,均在省市重点之列。

  纳入重点,必须强力推进。去年以来,宜昌严格落实“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机制,细化省市重点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单位,重点分析、分类解决项目推进问题,全力提供更优服务和更强保障。

  在省发改委等省直部门大力支持下,楚能项目前期审批环节平均节约1个月;欣旺达项目成功增补为省重点,保障一期464亩用地。协调省供电公司进行杆管线迁移,为郑万高铁联络线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打通堵点。

  1至12月,全市154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37.3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118.8%。其中,52个省重点完成投资399.3亿元,完成率118.4%;102个市重点完成投资238.0亿元,完成率119.4%。

  市发改委重点项目科科长张双全介绍,全市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尤其是省级重点项目的项目个数、完成投资,相比2021年均实现翻番。

  省内首创,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地见效

  去年,宜昌共举办省市集中开工活动4次,累计开工重大项目813个,总投资6050亿元,高铁生态城,长阳、远安抽水蓄能,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破土动工;组织观摩活动3次,现场观摩重点项目45个,视频观摩重点项目102个。

  打好“集中开工+观摩拉练”组合拳的同时,宜昌在省内首创首推 “强产业”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把各地正式签约、投资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新建产业项目,按照申报认定情况纳入智慧平台管理。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全部纳入。换言之,只需轻点鼠标,项目建设进展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该办法聚焦“签约、开工、入统、投产、达效”五个环节,划定“6421”时限要求,即签约6个月内开工,开工4个月内入统,入统2年内竣工,竣工1年内进规、进限、进高,旨在破解过去“签约项目难落地、落地项目难开工、开工项目难推进、投产项目难见效”的“四难”问题。

  据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李杨介绍,该办法是宜昌首次把全生命周期理念引入项目建设领域。今年计划进一步拓展范围,将不少于1000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纳入平台管理,赋能项目投资提质提速提效。

  为持续提升项目管理服务水平,宜昌修改完善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办法,把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市属重点国有企业、服务保障部门等57个对象全部纳入考核,实现政府部门考核全覆盖,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类考评、奖惩并重”的考核体系。

  另外,宜昌还利用“城市大脑”智慧系统,创新开展“挂图作战”,推动项目便捷化管理、即时性服务、智能化监测,实现了项目相关各方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记者高炜 通讯员张信)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