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呼吸重症病房(RICU)、带队完成松滋首例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造福西南山区人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陈宏斌下派到市人民医院1年多以来,带头建病房、送技术、传经验,将省城的优质医疗资源和精湛的医术,毫无保留地带到基层医院,培育一批人才,造福一方百姓。
奋战医疗一线
2007年,33岁的陈宏斌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毕业后,入职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直奋战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科研最前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医期间,陈宏斌还作为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来到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在博州人民医院工作期间,陈宏斌积极推进呼吸重症监护室的设立,参与抢救急危重症病人800余人次,开展博州首例肺动脉CTA指导下肺栓塞的tr-PA溶栓术,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当地医生,为博州打造了一支呼吸专科医疗团队。
陈宏斌(左)指导科室医生开展电子支气管镜手术
2016年,湖北省人民医院与我市人民医院签订紧密合作协议,开创了湖北省首个“省县乡村”四级医联体模式的“松滋样板”。陈宏斌在省人民医院工作期间,了解到一些从基层医院转过来的病人情况不容乐观,“发现存在不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
抱着主动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的想法,2022年8月,陈宏斌主动请缨,下派到我市人民医院(武大人民医院松滋医院)担任副院长,主持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建设和日常工作。
播撒技术种子
不到8点,陈宏斌已早早来到呼吸内科病房,为72岁的患者文婆婆做出院检查,细心叮嘱患者要注意休息、补充营养……
陈宏斌为患者做出院检查
前不久,文婆婆因感染甲流,到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考虑到患者年龄偏大,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陈宏斌团队制定全流程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病情,实时调整用药。“陈医生每天都来查房,为我们答疑解惑,讲解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治疗效果很不错。”患者家属张大姐说。经过10余天的精心治疗,患者已康复出院。
入冬以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增多,科室压力增大,加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刚成立不久,危重症手术开展较少。陈宏斌对标国内、省内优秀医院,在2023年8月份,开始着手规划、建设呼吸重症病房。
“从病房设计到人员培训,陈宏斌都亲力亲为,倾注了大量心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江松介绍。目前,该科室危重症病床达到60张,每月康复出院的患者超200人,基本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陈宏斌讲授临床经验
平日里,陈宏斌会手把手教授年轻医生如何“过声门”,掌握支气管镜的操作技巧,并领衔完成了松滋首例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填补了市人民医院呼吸介入的空白。
陈宏斌还有计划地输送张江松等业务骨干到北京朝阳医院、省人民医院等进修学习。“目前已培养出了3名医生、4名护士,为学科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陈宏斌说。
造福一方百姓
除了不遗余力地推进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学科建设外,陈宏斌还下沉到松滋西南片区坐诊,让山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诊疗服务。
在松滋二医的一间病房内,急诊科主任易华正在陈宏斌的指导下,熟练地为患者开展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从刚开始的不敢上手,到如今熟练掌握支气管镜的操作,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的师父。”易华口中所说的师父,便是陈宏斌。
在师父陈宏斌的指导下,易华(右)为患者开展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2021年5月,易华到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进修,分到了陈宏斌所在的小组,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师徒缘分。
“在陈老师的带教下,半年时间我学会了支气管镜的操作、无创呼吸机的使用、高流量给氧在临床的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操作,掌握了呼吸科常见病的诊治方法……”易华介绍。
前不久,市人民医院和松滋二医达成合作,由陈宏斌给予技术指导,师徒二人的缘分得以再续。在陈宏斌的帮助下,该院开展了首例支气管镜检查。现如今已累计完成近100例支气管镜检查。
陈宏斌、易华师徒二人坐诊松滋二医
陈宏斌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91岁高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听诊、查体,制定治疗方案;开展住院部疑难病例查房,传授临床经验……陈宏斌用专业的医学知识、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打造松滋西南片区医疗领域中心贡献自己的力量。
甘于奉献,授人以渔。陈宏斌走到哪里,奉献的种子就播撒到哪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者的初心和大爱。
编辑:代婧怡
值班主任:王冲
值班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