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京堰对口协作系列报道之人才篇丨构筑“智汇”新高地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要闻

2024-05-27 07:54 来源: 十堰日报
【字体:

  “此次两地教联体交流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4月26日,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小学名师团队在我市东风51小学开展送教交流活动,东风51小学校长龚磊如是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京堰对口协作启动后,两地始终把人才交流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北京市不断创新人才智力帮扶和交流形式,通过党政领导互访、专业技术人才交流、专业人才培训、人才引领带动等方式,助力十堰“人才振兴”,让协作力量转化为发展能量,构筑“智汇”新高地。

  院士专家“智”助发展

  “借京堰对口协作的东风,公司有了北京院士专家智力支持,我们的产品拥有了核心竞争力,销量大幅提高。”5月17日,湖北凸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子卫说,依托“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该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顾国彪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不仅接连攻克技术难题,拥有专利36项,还实现向新能源、轻量化转型,去年公司年产值、销售收入均超1亿元。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近年来,我市聚焦“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重大项目人才需求,深化京堰两地人才协作,推动产业转型、绿色发展。

  “多亏了北京专家帮我们解决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企业才能走出困局。”湖北天龙石墨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绳潇说。2023年4月“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期间,该公司积极与北京工业大学张文熊教授团队对接,打破技术瓶颈3个,其中“纳米管制备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十年来,先后有院士98人次、专家279人次到十堰开展技术指导,为464家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789个,以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帮助培训“高精尖”人才4125人次,达成合作意向223个,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等13名院士被聘为“十堰科学顾问”。

  筑巢引凤招揽“强将”

  “在十堰工作的这些年,我享受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为我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希望广大毕业生一起来十堰闯出一片天地。”3月7日至9日,我市在北京举办巡回招聘活动,北京大学在堰工作校友代表、汉江师范学院三级教授林立现场分享个人体会。

  本次巡回招聘活动吸引超10000人次北京在校生关注,共接收到北京地区高校学生投递的简历305份。三场招聘会中,参会应届毕业生共612人,其中硕士340人、博士152人,占参会总人数的80.4%。

  2021年以来,我市出台一系列招才引才政策,从薪酬待遇、人才津贴、住房安居、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15个方面给予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自京堰对口协作以来,我市依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院校,加强绿色低碳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聚焦产学研融合,系统培育人才,开展“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全省试点”工作,由高校和企业联合培育工程硕士。推动高校和“专精特新”装备龙头企业联合组建“汽车智能装备”产业学院。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展一系列系统培训,面向重点骨干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举办专题培训班,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人才培养双向发力

  京堰对口协作十年来,我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向发力,通过交流学习,培养一批管理骨干、技术骨干,把技术和经验带回来,让本土人才真正在家乡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

  推动房县特色农产品进京,推进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离岸孵化中心建设,促成竹溪蒸盆体验馆落户北京市密云区,推动“京堰联动村企共建——北京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十堰行”活动开展,促成南水北调医保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会和对口协作签约仪式举行……一年来,我市第八批对口协作赴京挂职的18名干部立足岗位实际,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京堰两地合作共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丹江口的水很清,一是气息清,闻不到一点腥味;二是水清,清凉甘洌。”4月11日,北京市海淀区委党校丹江口分校在丹江口市委党校揭牌,来自海淀区发改委的学员李聚麟说,“作为一名海淀区干部,我将以实际行动支持对口协作工作,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库碧波荡漾的清水,滋润着首都人民的心田。对口协作十年间,京堰两地不断强化人才对接,互派挂职干部271人,培训党政干部、技术人才和致富带头人近3600人次;“思源情”“手拉手”“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科技揭榜挂帅”活动成为对口协作品牌项目。

  山高水长情谊深。一批又一批京堰人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成为联结两地的真情纽带,携手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记者 孟建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