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独家专访!揭秘“郧县人”头骨化石相貌如何复原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要闻

2025-01-03 08:30 来源: 十堰广电
【字体: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姚峰 喻波 朱江) 在探索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征途中,每一项新发现都如同点亮历史长河的璀璨星光。

  前不久,在湖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家首次公布“郧县人”1号、2号头骨化石科学相貌复原头像,这是历时近8年研究出来的成果。

  这两枚“郧县人”相貌是如何复原的?有哪些重要价值和意义?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近日专访了“郧县人”相貌复原项目负责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冯小波。

  1号、2号“郧县人”相貌复原是如何确定性别和年龄的?

  在汉江师范学院“郧县人遗址”研究院,冯小波教授介绍,这是世界上首次对距今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开展的科学相貌复原。两枚头骨分别属于生活在百万年前汉江河畔、年龄约25岁至45岁的女性和男性,相貌复原集合了古人类学家、刑侦专家、三维复原专家、旧石器时代考古专家等组成的多学科、多领域、跨专业的科研团队。

  对于“郧县人”1号、2号头骨化石的性别和年龄判定依据,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冯小波做出了解释。在没有全身骨架(人体共有206块骨头,最准确判定性别的骨盆未被发现)的情况下,主要从头骨上几个明显特征判断。比如摸眉弓上面,男性的眉弓比较粗壮,女性的比较圆润;额骨方面,男性比较凸且向前,女性相对竖起来且更平;还可依据骨缝的愈合度以及脊上的特征来断定1号为女性,2号为男性。年龄的鉴定则是通过牙齿的磨石度。

  在相貌复原过程中,首先要利用扫描技术对头骨进行校正以得到真实高度并形成模型,这一过程就耗时四五年。之后将模型打印出来,先贴一半肌肉,检查准确后再贴其余部分,第三步则把包括耳朵在内的肌肉全部贴上。

  “郧县人”比“北京人”脑容量更大更聪明

  冯小波介绍,所用高精尖扫描仪比常规医用CT精度还要高十倍以上,为复原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经扫码复原,专家计算得出“郧县人”1号、2号头骨化石脑容量分别为1094毫升、1152毫升,比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脑容量更大。

  冯小波教授表示,这意味着“郧县人”更聪明,100万年前的“郧县人”所在的郧阳地区,包括弥陀寺、学堂梁子等地,是当时全世界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高的一个高地,远超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古人类地区。

  “郧县人”遗址或将发现更多头骨化石

  此外,2022年5月18日,在同一地层,惊现第3枚(3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约100万年。冯小波认为,“郧县人”遗址会陆续发现第四枚、第五枚,甚至更多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实际上,2021年在该考古点重新进行发掘时,就在冯小波布置的棚子下面南边挖掘出了第三个头骨。这表明“郧县人”并非只有这两个人,可能是一个族群。

  值班编辑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