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3日从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为解决群众不动产登记“办证难”,落实市纪委监委关于超常规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有关要求,该局就进一步优化服务、加快解决群众不动产办证问题推出八项便民举措。
落实“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除房地一体首次登记、在建工程抵押登记和依法需要公示的登记之外,其他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结时间不超过0.5个工作日。对登记材料齐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承诺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不超过30分钟办结,甚至即来即办、立等可取,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不超过60分钟办结。大厅工作人员不得使用“不知道”“不清楚”“不归我管”等语言回答办事群众。提交申请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对办事群众咨询业务,实行首问负责制,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要留下咨询人的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集体研究后及时反馈。
持续推行“24小时不打烊”服务。在市政务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置自助缴费查询机、自助取证柜、自助打证机。办事群众在收到不动产权证书(证明)办结短信通知后,可按照自助打证机或自助取证柜屏幕指引,自助完成制证和取证等事项,根据需要也可利用自助设备进行办证缴费及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各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要全面推行“24小时不打烊”服务,方便群众随时办理不动产登记相关事项。
积极推行“交房(地)即交证”“成交即交证”“竣工即交证”“抵押即交证”。积极作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公示“交房(地)即交证”“成交即交证”“竣工即交证”“抵押即交证”工作流程。通过“多测合一”、数据共享、部门联办、上门服务等举措,实现交地、交房、竣工、抵押和领证“零时差、零等待”的“无缝衔接”,减少企业和群众的等待时间。
全面推行“帮办代办”服务。设立“帮办代办”“店小二”服务窗口,公示“帮办代办”事项和服务对象,细化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对申请“帮办代办”的企业和群众,全程提供叫号取号、咨询引导、政策解答、协助填表、复印打印等免费保姆式“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及时收集整理群众在申请帮办代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第一时间研究解决并反馈。严厉打击“黑中介”和个人欺骗诱导群众进行“有偿帮办代办”等扰乱大厅秩序的行为,维护广大企业和办事群众的切身利益。
拓展“跨域通办”模式。设立“跨域通办”专窗,在现有“襄十随神”“武汉都市圈”等模式基础上,实现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全省“跨域通办”。大力拓展“跨域通办”外省“朋友圈”,建立“异地帮办”机制,推行“异地申请、属地审核、协同联动”模式,打造“全程网办”为主、线下“异地帮办”为辅的一体化“跨域通办”模式,方便群众异地办理业务,避免来回奔波。
不断创新不动产登记方式方法。常态化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及免费邮寄证书服务,对老弱病残孕等不便外出的群众免费上门服务,开展“移动办证进小区”活动。大力推行“电子云签”功能,实现“一次不用跑、全程掌上办、材料零提交、随时随地办”的不动产登记办理新模式。设立网办专区,提供一手房交易、二手房买卖、抵押登记等高频业务线上导办服务。推进商品房网签备案和预告登记同步办理、“带押过户”等便民利企的服务模式和“不动产登记+水电气过户”“不动产登记+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公积金提取”“不动产登记+子女入学”等联办服务。常态化开展土地使用权预告登记,推广按已完工建筑面积比例为企业成功办理不动产登记经验。
坚持推行“三分四制”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证缴分离、证罚分离、证验分离,一票否决制、承诺制、容缺制、并联审批制,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与税费及土地出让金征缴、违建处罚、验收手续分离,同步为群众和企业办理不动产权证。对D级以上危房、消防不达标的房屋、“小产权房”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不予受理。对存在一房多卖与司法查封问题的项目,在司法纠纷问题解决后及时启动办证程序。
借智借力破解登记疑难杂症。组建不动产登记专家团队,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发挥不动产登记“智囊团”作用,当好群众财产登记“卫士”。专家团队全面分析会商不动产登记疑难杂症原因,拟定问题清单,对着“病历”会诊,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现行政策“对症施治”、开出“药方”,主动研究、有的放矢、快速破解。(记者 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