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邀请
2位省人大代表、
3位省政协委员
解读报道热词
看支点新气象
↓↓↓
我们将坚持干字当头、以干促成,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中心城区能级提升。
——湖北省人大代表、宜昌市西陵区委书记梅卫民
“作为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1月16日,省人大代表、宜昌市西陵区委书记梅卫民在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时看到加快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写入报告,倍感振奋。
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政治任务,是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战略工程,是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压舱项目。梅卫民介绍,西陵区是葛洲坝工程所在地,现在又成为三峡水运新通道工程主战场之一。目前,已编制完成征地补偿和搬迁安置实施方案,并谋划重大项目29个,总投资129.2亿元,百亿规模的三峡水运新通道公司落户西陵区。
2024年10月2日,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一片繁忙,船舶往来如梭。(视界网 郑家裕 摄)
梅卫民介绍,西陵区将适时启动主体工程征迁,全力保障工程建设需求;围绕三峡水运新通道上中下游产业,招引企业落户,支持优势生产性服务业抢滩市场;抓住三峡集团等核心企业搭建平台,服务本土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做大做强总部经济。
此外,西陵区还谋划将工程影响区城市肌理修复等项目纳入三峡水运新通道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全面推进葛洲坝片区及中心城区危旧改、老旧改、低效地开发,促进房地产转型发展。
提升国际化视野格局,集聚全球高端人才、释放人才活力,实现人才的创新驱动和创新引领。
——湖北省人大代表、汉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萍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要确立国际化视野,把建设世界级重要人才中心作为推进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目标。”陈萍表示。
实施“四大专项”,激活“人才引擎”,将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她认为,战略科技人才作为跨学科、复合型的佼佼者,能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担纲领衔;而青年拔尖人才则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泉,为国家战略人才队伍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重大生产力的卓越工程师,以及实现产品走向产业化的高技能工匠等各类人才,都不可或缺。
2024年10月22日,第十一届“华创杯”创业大赛决赛在武汉硅谷小镇·科技园举行。大赛以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为重点,广泛招募和鼓励全球华人华侨及外籍高端人才来鄂创业发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集聚人才的关键,在于实现人才的价值。”她建议,要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战略科技人才创造活力,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勇担重大科技项目,增强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形成多层次、多领域人才梯队,奋力打造重要战略支点的人才“金字塔”。
加快打造算力引擎,助推实数深度融合。
——湖北省政协委员、宜昌市政协副主席、三峡大学副校长陈和春
“深入实施数字新基建等新工程,对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1月16日,省政协委员,宜昌市政协副主席、三峡大学副校长陈和春说。
湖北,作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综合算力中部领先,先进算力优势突出,数字经济“底座”稳固。
2024年10月11日,襄阳移动云计算中心工作人员在数据中心工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韩波 谢勇 摄)
“目前,宜昌正崛起全省最大规模算力产业集群。”陈和春说,算力如同数字新基建的核心引擎,全方位支撑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湖北省拥有三峡、葛洲坝、水布垭等多座大型水电站,全省水电装机容量全国排名第四,水电能源丰富,拥有打造算力高地的天然优势。
他建议,湖北立足先天优势,迅速开展全省算力资源摸排,形成全省算力资源地图,加强统一调度,提升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水平,完善交易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加速算力资源与工业领域的融合,推动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数实互促、量质并进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文理学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彦铎
“报告中三个‘50%’引人注目!一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中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二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超过50%;三是软件业务收入占中部地区的比重超过50%。”1月16日,省政协委员、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彦铎说,这组数据说明,数实互促、量质并进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2024年1月12日,武汉市武昌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举办2024“才聚武昌”首期人才邀约面恰会数字经济专场活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通讯员 彭霞 摄)
“当前,湖北发展站上了更高起点,湖北有条件有基础打造全国数实融合发展示范区。”他介绍,湖北依托在科技、人才、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已形成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于2023年出台了《数字经济促进办法》。这一举措积极推动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数字技术创新,为数实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构建注入了强劲动力。
随着数字经济对人民生活产生全领域、多维度的深刻影响,广大群众对数字化生存、生活和生产提出了更高期待,需要湖北在数实融合方面提前布局、快速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深切地感受到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空前的挑战,目前也在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智慧化的深刻变革,努力为湖北打造全国数实融合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张彦铎说。
发挥我省北斗产业优势,打造全国北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吴华意
近年来,一批湖北研发、湖北制造的北斗、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成果享誉全国乃至全球。
吴华意带来了一份“推动湖北省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认为,湖北省北斗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在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产学研成果转化机制等多方发力。
11月23日,位于光谷北斗大厦的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测试新一代北斗芯片稳定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通讯员 韩雨晴 摄)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湖北省科教优势,加强北斗、遥感、时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的集成创新,增加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为湖北省做强做大数字经济赋能。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全省一体化时空大数据底座建设为抓手,激发企业参与北斗、遥感、时空大数据产业的创新活力。
在湖北,北斗、遥感、时空大数据的规模化应用实现“爆发式”增长,全省13个重点行业应用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
“依托我省北斗相关产业集群的市场辐射能力,完善产学研转化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机制,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他建议,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面向产业联合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把我省打造为全国北斗、遥感、时空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产业持续“智慧增长”。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