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当阳红薯漂洋过海端上国际餐桌 预计今年种植面积达3.8万亩产量超8万吨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要闻

2025-04-14 07:39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当阳把小红薯种成了大产业,真是不简单!”近日,第三届全国菜用甘薯大会暨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甘薯早春育苗移栽现场考察活动在湖北举办。期间,与会专家参观了位于当阳市的聚鑫薯业专业合作社智能育苗基地、湖北志成生物科技公司红薯精深加工生产线等现场,对当阳红薯产业发展成果予以充分肯定,纷纷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4月12日,在当阳市玉泉街道焦堤村,聚鑫薯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趁天气晴好忙着移栽红薯苗。“今年合作社红薯种植面积达9000亩,产量估计在2800万公斤左右。”合作社理事长王东红说,通过线上线下拓展销售渠道,当阳红薯不仅在北上广深等地打开市场,还销往荷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保障种植户利益,聚鑫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提供种苗和技术,与薯农签订收购合同。为让产品品质达到最佳,合作社与湖北省农科院、广东省普宁市农科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不断优化红薯果形、颜色、口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红薯产业是当阳七大产业链之一。“红薯长时间不提纯复壮,不进行脱毒育苗改良,对产量、颜色、口感都有较大影响。”当阳农技中心主任王孝平告诉记者,2023年,当阳从种源抓起,把红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建到了村里,建成后将全面提升红薯品质,大幅提高产量,为本地1.8万亩红薯标准化种植基地解决苗源供应问题。

  近年来,当阳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宜昌市农技中心发明的甘薯“两段法”育苗技术发展红薯种苗产业,成为全省乃至周边地区红薯种苗供应基地。据介绍,甘薯“两段法”育苗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红薯生产重点技术,每年4月中旬栽插,8月份开始收获上市销售,比传统方法栽插提前2个月上市,错峰销售,经济效益可观。

  为把红薯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当阳制定了红薯产业链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红薯加工龙头企业的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建设“互联网+红薯产业”网销平台,着力打造“当阳烤红薯”品牌模式,实现多层次、多模式产业融合。长坂坡红薯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了“当阳红薯”区域公用品牌,聚鑫合作社打造了“长坂坡红薯”等品牌,带动其他合作社的“苕其宝”“苕娃子”等品牌融到公用品牌之中,提高了红薯市场竞争力。

  “通过优质化育种和规模化种植,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红薯产业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当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向阳说,2025年,全市红薯种植面积预计达3.8万亩,产量超过8万吨。(记者揭兴伟 通讯员史明会 严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