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宜昌造“小颗粒”圈粉国内外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要闻

2025-05-08 08:48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聚智新材生产的PETG切片。三峡日报记者 时刚 摄

  生活中,饮料、食品、化妆品等随处可见,各种精美的外包装膜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但你可知,这些包装膜的原材料就来自宜昌。

  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田家河片区,湖北国信聚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智新材”)已经不声不响地走在了全国聚酯材料行业前列,成为目前全国可自主研发生产PETG/PCTG的6家厂家之一。近日,记者走进这家2024年入库湖北科创“新物种”企业的瞪羚企业,探寻其弯道超车背后的故事。

  在聚智新材生产车间里,年产10万吨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工人们忙碌地灌装着一袋袋晶莹剔透的颗粒。数辆叉车来回穿梭,将新下线的产品搬运到成品仓库。而成品仓库外,一辆辆长约13.7米的大挂车上满载着膜级PETG聚酯切片等产品运往全国各地。

  “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今年一季度销售额上涨12%,实现了‘开门红’。”该公司物控部部长谢金涛言语间满是喜悦:“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正24小时抓紧生产。”

  据了解,聚智新材成立于2020年12月,专业从事聚酯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GX701、GX702 PETG切片以及低熔点全系列改性PET切片,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化妆品、电池的外用标签膜,也可用于制作鞋面、床垫、织物、化妆品、高光膜、3D打印等,同时也是电子电器、电缆包扎、绝缘材料等工业领域的优质基材。

  “公司于2023年4月正式投产后,凭借产品安全、环保、易回收等性能优势,实现销售收入近2300万元,当月就达到‘上规’条件。2023年全年一举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2024年销售收入更是达到3.8亿元。”公司副总经理罗诚源说,目前公司产品受到业界广泛认可,不仅销往北京、河北、山东、广东、福建、海南等10多个省市,还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为何聚智新材发展如此迅猛?罗诚源坦言,关键在于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构筑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

  据介绍,PETG是一种透明、非结晶型共聚酯,具有较好的黏性、透明度、颜色,并且具有优异的热成型性能、坚韧性、耐候性、易加工性、耐化学性。长期以来,PETG的关键原料CHDM掌握在美国和韩国两家公司手里,由于高加工门槛及国外技术封锁,我国PETG材料基本依赖从美国、韩国进口,目前全国可自主研发生产PETG/PCTG的厂家不超过6家。

  聚智新材董事长曾庆东一直深耕聚酯材料行业,深感行业发展受阻的他决定以科技创新这把“尖刀”撬开技术壁垒。从2015年开始,他带领团队从事PETG生产技术的研发,通过在各个厂家不同生产线的调试和技术工艺的改进,最终掌握了研发生产CHDM单体的核心技术,让PETG稳定地达到量产,通过下游厂家的工业化检验,完全满足下游厂家的生产需求,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局面。

  2020年下半年,身为宜昌人的曾庆东决定在家乡办厂,当年11月19日,聚智新材30万吨改性多功能材料项目获得宜昌高新区立项审批,聚智新材顺利成立,经过建设顺利投产。2023年,该公司GX701/GX702产品获得美国FDA、欧盟REACH和MSDS认证。

  “公司专门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研发费用逐年递增,截至目前已拥有6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该公司产品研发部经理彭军祥表示,2024年,研发团队持续攻关低熔点改性PET切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出GX302、GX303等新产品,因为绿色、环保、黏合度高,不仅可作为材料用于制作衣物、床垫、汽车内饰等,还可代替胶水用于黏合鞋面等,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

  “今年我们公司的目标是销售收入突破4.2亿元。”罗诚源说,今年用地面积约100亩的二期项目将动工,用于建设年产25万吨的瓶级PETG切片聚合及增黏生产装置,进一步增强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70多人的团队创造了数亿元的产值,聚智新材这只“瞪羚”跑出了科技创新的加速度。

  “创新永远是企业的不竭动力,目前公司正以创新产品布局新赛道。”罗诚源说,现在研发团队正在自主研发超低熔点瓶级改性PET切片技术。同时,为了顺应绿色可再生资源在市场上的需求,公司将致力于研发和生产生物基及可再生PETG聚酯切片,并与恒碳科技合作共同研发PET与PETG合成技术与应用。

  随着研发技术的进一步升级,聚智新材的产品未来将逐步取代进口各类高端聚酯新材料产品,打破我国长期依赖进口产品的格局,为实现国产化高端聚酯新材料全覆盖及出口打下基础。

  瞪羚寄语

  匠心筑梦 智领未来

  湖北国信聚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诚源

  今年,公司将继续坚持高特新聚酯路线,不断开发新产品,匠心筑梦,智领未来。坚持增加研发投入,引入创新人才,以科技创新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坚持并加强同行沟通,协同发展,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助推国产聚酯新材料崛起;坚持担当企业使命,以创新为驱动力,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协同为手段,打破国外垄断,推动高端聚酯材料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