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让130万朵花蕾向阳生长绚丽绽放——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的“黄冈密卷”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要闻

2025-05-08 10:13 来源: 黄冈日报
【字体: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

  黄冈,这座曾以“黄冈密卷”闻名的教育名城,正努力书写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创新答卷——

  2023年5月起,在全市开展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稳步推进:打破制度藩篱,探索形成“一把手亲自抓、政法委统筹抓、各部门共同抓”的未保工作格局;靶向精准施策,对重点对象一人一档管理,新建市级专门教育矫治学校;发动10个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1.8万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爱心妈妈”,共同呵护“少年的你”。

  两年来,全市未成年人违法案件、犯罪案件、受侵害案件、非正常死亡案(事)件数量大幅下降。全省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场会在黄冈召开,其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全国政协、教育部等肯定,《法治日报》整版报道推介,省内外15个市州相继来黄冈考察学习。

  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为破解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难题交出了一份“黄冈密卷”。

  顶格领题——

  市委书记任护“未”队长,以上率下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开展专项行动,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具体实践,也是对社情民意的深刻洞察和把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党和政府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市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立足黄冈,579.2万常住人口中,未成年人超过130万人。同时,常年有140万人外出务工,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大部分留在家里。这些孩子大多数是隔代监护或学校寄宿,由于缺少家庭关爱和教育引导,很容易受到侵害或误入歧途。

  “保护好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未来。未保工作既是平安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良心工程。”2023年5月16日,市委书记李军杰在市委专题会议上发出动员令: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黄冈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维度,着眼未来,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抓实抓细。

  启动专项行动、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一线调查研究、批示解决问题……护“未”队队长李军杰为全市未保工作定准向、把好关、压实责。市委、市政府将未保工作纳入平安法治建设年度重点,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会和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工作。各地党委政府将专项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未保工作新局面。

  司法、民政、教育、团委、卫生健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多线长,涉及多领域、多部门交叉监管,犹如“九龙治水”,曾出现“谁都在管、谁也管不到底”的困境。

  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破藩篱、激活力、强保障。

  市委政法委主动担责,设立专项行动办公室,全面整合政法、纪检、教育、民政、团委、妇联、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未成年人保护职能,建立信息互通、轮流坐班、个案会商等机制,推动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经验联创。

  同时,依托学校、未保中心、综治中心、老年大学、红色驿站、社区等阵地,设立10所县级家长学校,组建100名专业家庭教育讲师团队,常态化开设家长课堂,教育引导家长“依法带娃”“科学育儿”,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整合各类资源和力量,发动社会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爱心妈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一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网在我市全面铺开。

  深度破题——

  刀刃向内查问题,精准施策照亮“隐秘的角落”

  经过一个多月的跟踪帮扶,小周重新背起了书包。

  小周是一名五年级学生,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父亲生活态度较为消极,对小周怠于管教。小周从上学迟到,渐渐演变为不愿意上学。

  包保教师、社区干部上门走访,制定帮扶计划,老师随时关注孩子成长情况,适时予以鼓励和关怀;社区干部、“五老”与小周父亲沟通,让其积极面对生活,给孩子做好榜样;妇联“爱心妈妈”定期上门陪伴小周,送去关心关爱,激励他珍惜学习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

  让小周这样的迷途少年重返正轨,让130万未成年人在阳光下健康成长,是未保工作的初心使命。

  市委派出6个巡察组,分别进驻10个县市区、17家市直部门,起底近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非正常死亡、校园霸凌等案事件,倒查背后的责任缺失、监管缺位、工作不实、执法不严等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勇气抓好查纠整改。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行动是最好的答案。

  针对“问题底数不清”问题,组织政法、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全面摸排暂时离校学生、有不良行为的在校学生、受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等情况,实行“一人一档”管理,逐人明确教师、民警和基层干部进行帮扶,定期走访、心理辅导、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回归正常轨道。

  针对“成长环境不优”问题,各地政法委组织公安、网信、文旅、城管、市场监管部门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网络环境,让重点场所“五必须”“未成年人禁入”“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成为经营习惯。

  针对“各方数据壁垒”问题,在全省率先研发“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具备数据上报、分析研判、风险预警、跟踪服务、信息共享、宣传教育和咨询辅导等多项功能,横向连通教育、公安、检察院、法院、民政、妇联、共青团等多个部门,纵向覆盖市、县、乡三级,推动未保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治预防”模式转型升级,如同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装上了智能引擎……

  一项项举措,为未成年人筑起灯塔,照亮每一个“隐秘的角落”。

  专业赋能解题——

  成立专门学校,校正“迷途少年”人生航向

  阳光下的球场,一群身穿迷彩服的少年奔跑、跳跃、投篮。年轻的老师融入其中,说笑声不时传出,场边两名教官微笑注视。这是黄冈市程德岗学校的日常,200余名学生在这里校正人生的航向。

  “以前不懂法,做了糊涂事。今后,我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学校大门口,小杰与老师挥泪告别。

  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因拉车门盗窃被警方抓获,送入市程德岗学校。6个月的教育矫治中,老师们亲人般的关爱,准军事化管理,法治、道德、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相关特色课程的学习,以及专门心理辅导,让这个男孩心态悄然发生变化,以全新精神状态重返普通校园。

  “问题少年”家庭管不了、学校管不住、法律管不够,成为未保工作的最大难题。

  建设专门学校、发展专门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一招。

  我市克服财政困难投入1500余万元,将闲置的黄州区陈策楼镇程德岗小学、陶店中学改建为市公办专门学校,并实行“一校两区”,对警送生、校送生进行分区分类分班矫治教育,还因人施教提供中高考课程辅导、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支持。目前,学校运行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家长只缴纳学生基本生活费。

  “学校定位明确、教职工队伍完备、教学方法方式科学,体现了黄冈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治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决心和智慧。”2024年暑假,武汉大学法学院叶小琴教授带领团队来黄冈市程德岗学校调研,调研报告中如此评价。

  “六位一体”答题——

  红色教育+法治教育+心理教育,春风化雨育时代新人

  几个月前,读初一的儿子在学校拿削笔刀割手腕,张美(化名)感觉天都塌了。

  急火攻心之际,接到团风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办公室的电话,邀请她和孩子爸爸参加“家长课堂”学习。

  诵读《朱子治家格言》《大学(节选)》经典片段,观看家庭教育视频,了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法律法规,与家庭教育指导师一对一交流……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张美豁然开朗,知道如何应对儿子的叛逆期。与此同时,孩子在学校参加了“法律生日会”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团日活动,回家主动跟妈妈聊互动中的趣事。

  最近,张美给家庭教育师何慧发来微信反馈:“这段时间,我学会了在家里不抱怨、不指责,用心陪伴孩子,亲子关系变好,孩子肉眼可见开朗了。”

  这个故事,是我市强化家校社联动,着力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以红色培育、法治宣传、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缩影。

  红色教育培根铸魂——

  我市依托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资源,打造56个红色教育基地、3条研学精品线路,每年组织30万余名青少年学生瞻仰参观,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积极打造“红色”学校,编写红色教育校本,建立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加快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法治宣传教育规范行为——

  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0余个,推动全市中小学选优配强1419名法治副校长,打造“启明法学课堂”等法治教育品牌,常态化开展防电诈、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等法治宣传教育7236场次,覆盖学生100万人次,不断增强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防范危机——

  推动全市中小学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3759名,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发现、干预、处置学生危机能力。推动学生心理咨询室实现全覆盖,打造“i黄冈”智慧心理服务平台,及时解答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困惑。以学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风险因素,对45.66万名中小学生开展心理筛查,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052场次,有效预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6200余个。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书声琅琅的校园,一堂堂法治课正在精彩呈现;专门学校里,一个个迷途知返的故事正在上演;未保办公室里,一个个问题线索正在协商解决……全市上下汇聚起磅礴力量,有力托举“明天的太阳”。

  审核人:范学鳌

  责任编辑:彭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