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商用车、功能性防护面料、智能家居……在刚刚落幕的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襄阳企业以汽车零部件、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22个产业板块的创新产品集群亮相,不仅展示了“襄阳智造”的硬实力,更透露出内陆城市通过产业链重构与数字化跃迁,在逆风局中开辟增长极的战略智慧。
“广交会不仅是企业开拓市场的‘练兵场’,更是洞察全球贸易变革的‘风向标’。”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永涛表示,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我市商务部门以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为核心,通过一体化发展、多元化布局、专业化帮扶等多维赋能,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提高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合作的新活力,在湖北建成支点、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局中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从UL、CE认证的突破到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争夺,襄阳企业正将技术壁垒转化为竞争“护城河”,这种“认证先行”策略的背后,是外贸供应链体系的系统性升级。
据了解,襄阳正全力支持新能源、智能装备等优势领域企业加强与国有外贸供应链平台对接合作,引进培育外贸供应链平台企业,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建海外仓,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而在国内市场,为推动一体化发展提升平台“一站式”服务效能,我市商务部门大力实施出口转内销破壁工程,推动汽车、家电、3C、家装等外贸企业加入“以旧换新”支持范围。在机电、纺织服装、食品等重点行业深入开展产销对接、品牌对接、渠道对接,发动协会、电商平台、大型商超广泛参与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并汇聚全市10个“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资源,全球推介产品、匹配供需,帮助企业畅通渠道,借力“楚贸通”等外贸服务平台,常态化运营“数字展会”,利用VR技术搭建企业线上展厅,扩大长尾效应,帮助企业提升内外贸一体化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外贸市场布局,我市也在持续加强品牌化与多元化并重,全面推动外贸企业品牌升级,打造外贸优品IP,深度参与“2025年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链博会等境内国际展会,依托龙头企业探索设立“襄阳制造”海外推广中心,鼓励企业通过社交媒体、跨境直播等新渠道建立用户直连,提升品牌黏性,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在稳定市场强化要素支撑方面,我市商务部门通过强化调研服务成果的转化运用,开展专业化帮扶,促进外贸市场多元化布局。从解决“一个问题”向化解“一类问题”升级,持续推行“商务特派员”服务机制,加大“一企一策”支持力度。同时,加强政企校联动,开设RCEP实务课程,培育熟悉国际规则的外贸专业化人才,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模式,优化中小微企业出口流程,联合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并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合规培训,提供反倾销应诉、知识产权保护等商事法律援助,帮助出口企业规避风险、拓展发展新空间。
陈永涛表示,我市商务部门将持续以政策“真金白银”和要素保障提振企业信心,推动襄阳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纽跃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强的外贸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