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以绿色底色增添支点成色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要闻

2025-07-03 06:34 来源: 恩施日报
【字体:

  全媒体记者 杜瑞芳 见习记者 方誉曼 通讯员 杨胜凯

  6月12日,搭载143名越南游客的PN6536航班平稳降落恩施许家坪国际机场,标志着恩施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后的首条国际航线成功开通。

  以高质量发展之“稳”应对外部环境之“变”,全州经济稳健前行。1月至5月,9项可比指标中8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5项位居全省前五。

  强劲上扬的发展态势、贯通海外的开放格局、点绿成金的生态典范、区域协同的实践样本……武陵山腹地的恩施,正以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一域之为,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增光添彩。

  闻令而动——

  全部工作向服务支点建设聚焦

  2月5日,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吹响号角。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殷殷嘱托,围绕省委、省政府“七大战略”“七个能力”“五个意识”重大部署,恩施州闻令而动,迅速推动全部工作向服务支点建设聚焦。

  深入学习、热烈讨论、精细谋划,凝结成《恩施州深入贯彻全省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工作方案》及“七大战略”专项方案。21项任务清单直指靶心,专项机制与责任分工双轨并进,各级各相关部门尽锐出战……

  蓝图绘就:锚定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目标,紧扣“两区两地一枢纽”功能定位,力争2027年全州经济总量达2000亿元,2030年达2500亿元左右,2035年突破40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面建成“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

  路径明晰:能级跨越夯基础,科创引领求突破,产业倍增创特色,枢纽提能强功能,美丽湖北挑大梁,文化创新做示范,区域联动见成效。

  使命催征,唯有奋斗。主动融入和服务支点建设,在恩施大地加速落地生根。

  内外驱动——

  山区腹地变开放前沿

  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令人振奋——今年1月至5月,全州进出口总额36亿元,同比激增184.4%。全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恩施步履铿锵。

  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围绕支点建设,恩施该如何担当作为?

  识变应变,将山区腹地打造成开放前沿,我州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全国对外开放大格局,努力建设武陵山区重要枢纽和内陆开放重要节点。

  恩施航空口岸对外开放,许家坪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航线,我州成为全省第三个同时拥有海关和边检机构的市州;蔬菜供港实现“即时通关、即时放行、即时装车、即时发运”;持续以供应链思维推动大宗茶出海,开通恩施至宁波舟山港铁海联运,支持企业设立海外仓……

  外贸数据逆势上扬、外贸矩阵加速壮大的背后,是一系列举措的落地,是大宗茶出海、蔬菜供港、藤茶进澳洲、中药材进东南亚、矿泉水到中东的奋力拼搏。

  ——大宗茶出海势头愈发强劲。州领导带队在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日本、韩国等地推介恩施硒茶,签订采购协议8个,总金额7300万美元,茶叶出口订单实现历史性突破。市场从北非、中亚拓展至欧盟和澳大利亚。2024年,全州茶叶直接出口1.64万吨,占全省58.57%;出口额5828万美元,占全省48.57%,两项指标全省第一。

  ——蔬菜供港,田间直达香江。当首辆蔬菜专车抵港,8吨宣恩富硒油菜薹、土豆、西红柿备受香港市民青睐时,宣恩供销众惠对外贸易公司负责人朱泽丕激动地说:“让香港市民也尝尝恩施的富硒菜,后续还将增至月供500吨。”截至目前,全州备案供港蔬菜基地达7945亩。

  ——宣恩鼎诚家具、湖北童话工艺礼品、湖北芬莉针织、湖北鄂龙工贸等企业,积极拓展多元市场,优化供应链,提升附加值,开发新客户,努力把关税壁垒影响降到最低。    

  应对风浪,政企同心。各级各相关部门紧盯新形势,优化升级服务保障,开展为外贸企业找市场、找人才、找伙伴“三为三找”服务,落实落细优化营商环境30条“硬举措”。    

  截至2024年底,全州共有125家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出口市场稳定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培育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5个、外贸综合服务中心5个。      

  绿能涌动——

  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增长   

  恩施大地动能奔涌!    

  车辆如梭,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宜涪高铁恩施段、巴张高速公路沪蓉沪渝连接段等在建项目加速推进;机器轰鸣,立讯精密生产线繁忙运转,年产值突破20亿元。    

  富硒产业产值率先跨入千亿元集群,生态旅游康养、绿色新兴产业产值冲刺千亿元目标,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现代烟草等产业产值奔向500亿元,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新材料等百亿元产业集群蓄势待发……恩施州以绿色增长全力服务支点建设。    

  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动能澎湃。1月至5月,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7%,两项投资均排名全省第2位。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5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占规上企业数量比重跃升至42.9%。    

  恩施高新区及各县市园区挺起工业脊梁,全州园区规划超7000公顷,标准厂房超2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产值占全州71.5%。立讯精密带动信濠光电、鼎为科技等近80家配套企业落户恩施。“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我们积极探索‘链’式招商,成效显著。”恩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向应才说。

  绿色,永远是恩施的底色。在这里,抬头看景,呼吸洗肺,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稳定保持Ⅰ类,25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长江、清江出境水质Ⅱ类,州城空气质量稳居全省13个国考城市第一。

  “鄂西林碳”森林碳票试点首批发行认证碳减排量23.8万吨,3000吨首日即被认购。“硒都林碳”小程序上线,首创碳汇量与商品关联交易零售平台。

  恩施文旅火爆出圈,一票难求,一房难求。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8亿元。今年1月至5月,全州接待游客4297.8万人次,增长16.1%;收入326.58亿元,增长29.9%。

  诗与远方,尽在恩施。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一国家级殊荣,让恩施文旅品牌的含金量持续上升。

  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世界硒都、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等多张世界级文旅名片,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家5A级景区、25家4A级景区、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恩施凭实力圈粉四海游客。

  保护文化资源,丰富文旅业态,壮大文旅产业,优化文旅服务,推广文旅形象,推进文化惠民……系列“组合拳”瞄准目标——2027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亿元、2030年1800亿元,2035年建成文化强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区域联动——

  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杭恩一家亲。2016年起,两地结对开展对口帮扶。

  世界500强企业海亮集团旗下公司建立的建始县明康汇蛋鸡厂便是对口帮扶的成果,每年约4亿枚富硒鸡蛋从这里运出,七成以上端上杭州市民餐桌。

  近年来,杭恩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建设产业合作平台载体五大领域凝心聚力,对口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州招商促进中心推动杭州数字经济、资本对接恩施资源,签约13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35.12亿元;州农科院与湘湖实验室联合研究茶树聚硒功能;州中心医院联合杭州市科研院所开展靶向硒蛋白反义核酸药研发;恩施高新区探索打造“双向飞地”模式的杭恩革命老区合作产业园……

  2021年4月起,武汉市13个区结对帮扶恩施州8县市和恩施高新区。4年来,武汉市投入帮扶资金14.2亿元,实施项目557个。

  武汉市政集团、武汉水务集团、武汉农业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恩施,恩施高新区“188”工业厂房、巴东神农溪矿泉水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26个武汉市菜篮子保供基地在恩施建成;政策支持恩施农副产品进武汉商超、食堂,消费帮扶6.1亿元;在汉设恩施硒茶等形象店455家,实现“恩施玉露誉满三镇,利川红红遍江城”。

  推动杭恩实现从合作到共赢质变,打造全国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典范;巩固拓展武汉市对口支援恩施州、北京市对口支援巴东县成果,打造对口支援建设示范区;持续深化跨区域协作,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发展样板……建设联动支点,恩施州狠下功夫,力争成为全省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绿色增长极。

  当开放之翼掠过武陵群山,当绿色动能激荡清江两岸,恩施这座山城,正以昂扬之姿在服务支点建设的赛场上踏浪前行。

  责任编辑: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