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针对学生群体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法分子瞅准学生心智尚未成熟、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布下各种“甜蜜陷阱”。从免费游戏皮肤到兼职返利,看似诱人的好事背后,可能藏着骗钱的“黑手”。暑期来临,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发布三类高发骗局,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免费赠送”是诱饵,远程操控卷走钱
4月26日,郧阳区11岁的小明正用家长手机玩游戏,一个陌生好友主动搭话,说能免费送他游戏皮肤。小明一听心动不已,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腾讯会议”App,还开启了屏幕共享。对方借着共享屏幕的机会,远程操控了手机,转走了5000元。
提醒: 天上不会掉馅饼,切勿轻信网上免费领取皮肤的广告。家长要叮嘱孩子,不随便点击陌生链接、下载陌生App,更要妥善保管自己的手机,避免泄露银行账号、密码及第三方付款码等信息。
“网警”喊抓被吓破胆,哄骗转账7.5万元
5月13日,竹山县13岁的小陈在玩游戏时参加了一个活动,突然有个自称“网警”的人联系他,称他未满18岁参加活动违规,不赶紧取消就要冻结账号,甚至抓他坐牢。小陈被吓得六神无主,赶紧加了对方QQ。对方借着“取消活动需要家长手机操作”的由头,通过QQ视频诱导小陈操作家长的手机银行,最终骗走了7.5万元。
提醒: 公安机关办案从不会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这些方式,切勿轻信秘密办案而独自听人摆布。凡要求进行线上转账、汇款,或线下取现送到指定地点的一律不要相信。
兼职返利先给“甜”,大额充钱后玩消失
6月22日,十堰经开区17岁的学生小瑞在抖音评论区看到一条“兼职赚钱”的信息,便添加了对方QQ。在对方的诱导下下载了一个陌生App,做充话费返利的任务。一开始小瑞确实收到了返利,可当他接着做任务时,对方却说系统出了问题,得大额充值才能返现。小瑞将钱一转过去,对方就没 了动静,4000元打了水漂。
提醒: 刷单就是诈骗,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网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刷单的信息,“馅饼”之下藏着的是更大的陷阱!
暑期是学生接触网络的高频期,也是各类针对学生的诈骗案件易发期。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再次提醒,家长要当好“把关人”,不仅要给孩子讲清诈骗套路,更要做好手机支付安全设置;学生要擦亮双眼,遇到陌生人的“好事”“狠话”多留个心眼,及时向家长求助。让我们共同筑牢防诈防火墙,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记者 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