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厚望 勇毅探路——市委七届三次全会侧记

碧水环绕景色宜人的宜昌城区(资料图) (记者 付蓓蓓 摄)
初秋的宜昌,青山如黛、碧水悠悠,处处涌动着绿色发展的生机活力。
9月16日,市委七届三次全体会议在城区隆重召开。这次全会分析了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新形势新任务,是继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市七次党代会之后,又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会议。
会场内,气氛庄重热烈,与会人员举手表决通过《中共宜昌市委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意见》《中共宜昌市委七届三次全体会议决议》。《意见》指明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的方向路径,是开启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行动方案,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宜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牵引,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市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抓紧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推动产业转绿,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区域发展,努力把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昌清表示,将加快推进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楚能新能源等项目,全面推进产业绿色化、数字化、高端化转型;全力建设东部未来城、高铁新城、宜昌科教城等重大项目,构建“繁荣在主城、实力在新城”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实施今年已明确的52个区域协同发展项目,推动宜荆荆都市圈发展成势见效。
“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管部门,我们将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为引领,扛责上肩,主动作为。”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庆荣说,将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到2026年绿色制造体系全流域领先,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居长江沿线城市先进水平,建成一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绿色工厂,1至2个污水零排放示范园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精细磷化中心,加快建设清洁能源之都,稳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城市空间结构直接影响发展质量和人居幸福。对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夏文翰表示,将坚持“西部生态、中部生活、东部生产”功能侧重,形成1个主城、1个新城(东部未来城)、3个副城(枝江、宜都、当阳)的空间格局。按照“北岸控密度、南岸控高度、滨江控宽度”的建设标准,加快编制滨江地区风貌管控规划,制定“城建铁律”,保护“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风貌。
做优主城,需要一体推进治山、理水、营城,让生态治理生态,让大自然做功,塑造“山水一幅画”的城市意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涛说,将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长江为主轴,按照“品位高、品质好、品相美”的原则,保护“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风貌,建设世界一流、独具魅力的滨江公共空间;坚持还水于民、还岸于民、还绿于民,实施滨江公共空间回归计划,推进主城区滨江段绿道全线贯通,打造“万里长江最美滨江”。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杰表示,全市生态环保铁军将坚持国际视野、世界一流、中国气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建好守牢三峡生态屏障;牢固树立系统观念,以“两江四河”流域治理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水域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探索建立具有长江三峡特色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常态化核算,试行GEP考核,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宜昌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滨江绿道建设,把山水还于自然,也还绿于民。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柯志强表示,将以滨江公园城市建设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推进城市园林总量持续扩张,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四季见彩”的城市园林景观;加快四级公园建设,提升公园辐射半径,打造“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花漾宜昌;加大精细化管养力度,加快推进“千箱万杆万盖”行动,提升整体景观效果,持续做美滨江。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全市上下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要求上来,一分一秒向前推,一点一滴抓落实,掀起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火热浪潮,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宜昌应有贡献。(记者 梅云雄 杨婧 何冠英 郑延 周寒飞 谭强明 高炜)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