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襄阳多地探索将工业遗产由“负担”变为“富矿”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政务

2024-04-22 00:00 来源: 湖北日报 翟兴波 王欣
【字体:

  俯瞰湖北金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张沛 摄

  老河口光化特酒业公司旧址。陈涛 摄

  国营红星化工机械厂旧址。阮班明 摄

  摇曳不息的炉火,纵横交错的钢管,红砖黑瓦的厂房……在襄阳,一处处从峥嵘岁月中走来的老旧厂区,无声地讲述着这座工业城市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作为国家“三线建设”布局的重点城市之一,一大批中央国防军工企业落户襄阳;20世纪80年代起,“东风出山”,当初的三线工厂陆续外迁或转产。在襄阳工业发展历史中,散落着大批工业遗址。

  今年3月,湖北首批省级工业遗产公布,襄阳共有老河口光化特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化特酒业公司)、湖北金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国营红星化工机械厂等3家企业(单位)入选,总数位居全省市州首位。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遗产保护的讨论,“活化利用”成了高频词。让工业遗产跳出“被遗忘的角落”,襄阳正在进行创新探索。

  传统建筑定格城市年轮

  “1952年,组建光化县老河口酒厂。1953至1954年,定名光化县地方国营酒厂……”位于老河口市北京路的光化特酒业公司,厂区外墙的红色幕布记录着企业70余年的发展历程。

  红砖砌成的筒子楼、“退休”十余年的大烟囱、散发着酒香的古窖池、长满爬山虎的酒精精馏塔,厂区深处,处处透露着年代感。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打卡。

  “每栋老建筑,就像深浅不一的年轮,镌刻着时代记忆。”该公司董事长胡育明指着一栋4层建筑说。1974年,省轻工局来厂考核后,计划调拨全省第一套年产1500吨的酒精精馏塔。这是企业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湖北白酒行业前行路上的足迹。

  老河口市的前身为光化县,建制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1983年,光化县建制撤销,并入老河口市。“过去,许多工业企业都曾以‘光化’命名,随着时代发展,很多老品牌消失了,光化特是为数不多留存下来的。”胡育明说。

  位于谷城县庙滩镇郭峪村的国营红星化工机械厂,建于1966年,是航天四十二所的旧址。如今,长达7公里的遗址,工房、红星子弟学校、干打垒旧址、烈士牺牲地等星罗棋布地镶嵌在山坳间,记录着三线建设时期工程技术人员的青春芳华。

  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为十堰二汽集团的东风轮胎厂配套生产轮胎,湖北金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原湖北化纤厂)应运而生,自1972年投产以来,摇曳不熄的炉火,已走过50多个年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襄阳沿街可见高耸的烟囱。视频资料中,下班时间,身穿工装的工人如潮水般涌出,挂在车把上的铝饭盒叮当作响。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襄阳市经信局副局长何高介绍,它们不单是古旧的建筑和设备,更是一部鲜活的工业记忆史。

  老旧厂区穿越前世今生

  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工厂或退城进区,或关停并转,渐渐消失在视野。不少工业遗存被当作“包袱”,被废弃或拆除。

  拆与留、改与建、新与旧的博弈不断上演。2010年,光化特酒业公司营收不足500万元,经营举步维艰。房地产商闻风而来,想出资买下2个厂区的老厂房。

  “白酒酿造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从起窖拌料、上甑蒸馏、量质摘酒,到摊晾下曲、入窖发酵、勾兑储存,酿造环境不同,白酒品质也不同。老厂区关乎企业根脉、品牌文化,更是几代光化特职工的情感依存。”胡育明拒绝了房地产商抛出的“橄榄枝”。

  2013年9月,胡育明提出建设文化艺术社区的构想。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光化特酒业公司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对化城门厂区历史工业建筑群进行保护性改造和功能重塑,设计以酒为魂的光化艺术社区,建造手工酿酒工坊、酒文化博物馆、文学艺术展览馆、光化音乐厅等。

  在国营红星化工机械厂,神舟火箭模型、大气采样器、老砝码、老式电话……这些具有时代烙印的工业用品,被当作珍贵展品进行陈列。

  郭峪村党支部书记张清海介绍,近年来,该村在航天四十二所等单位的帮助下,投入资金近百万元,修复损毁建筑300余处,设立相关旅游标志。再加上利用原有招待所修建的教育展厅,村里每年都会吸引3万余人前来观摩。

  “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业遗产资源,为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近期襄阳市经信局调查发现,目前,襄阳共有国家级工业遗产1家(湖北江山机械厂),省级工业遗产3家,可能上升为工业遗产的企业(单位)涵盖军工生产、白酒酿造、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行业类别。

  襄阳市经信局产业政策科科长马旭杰介绍,襄阳正起草市级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引导相关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工业遗产,因地制宜建设工业博物馆、发展工业旅游、培育工业创意。

  变“负担”为“富矿”

  2021年,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热映,让位于樊城区太平店镇的湖北金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回大众视野。

  4月12日,穿行“十里化纤城”,夕阳下的街区有一种古朴的美。如织人流中,偶尔传来急促的自行车铃铛声。一部讲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故事的电视剧《我们正青春》在这里拍摄。

  将工业遗产由“负担”变为“富矿”,襄阳多地都在探索。

  “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双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马旭杰说,共性是注重挖掘工业遗存的核心价值,个性是保护利用的方式多样化。让工业遗存活起来,必须让其融入现实,处理好遗产保护与产业升级、社会发展、精神传承的关系。

  光化特酒业公司在恢复古窖池的同时,新安装一条自动化包装线,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体验白酒生产的工序、工艺,了解固态发酵等非遗酿造技艺。

  去年,航天四十二所与谷城县庙滩镇签约合作,结合郭峪村航天旧址分布现状,规划设计“航天红星”三线文化展区、高能精神文化广场、航天科普体验馆和三线生活体验区,走航天红色教育和乡村生态旅游相结合的道路,预计明年建成迎客。

  “科研人员扎根郭峪十八载,山沟里孕育出大国重器。戴学华、杜品芳等英雄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要铭记先辈们筚路蓝缕的艰辛、流血牺牲的奉献。”航天四十二所思想政治工作部团委书记张弦说,将通过数字手段、影像视频等方式把工业遗产原貌模拟还原,运用虚拟现实等技术,讲好工业遗产背后的故事,让建筑可阅读,旅游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