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我市构建“四区联动”养老服务格局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政务

2024-05-18 00:00 来源: 襄阳日报 徐勇 张平 鲁静
【字体:

  5月16日,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党建引领老年人关爱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今年将从助医、助餐、助学、助困四个方面推动养老、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优质资源向老年人集聚,构建城区、街区、社区、小区“四区联动”养老服务格局。

  2023年5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实施党建引领老年人关爱行动的方案》,计划从2023年至2025年,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县(市、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乡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居家养老家庭五级养老服务网络,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建设1处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区日间照料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老年宜居的社会环境初步建立,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高。行动由市委组织部统筹协调,民政部门牵头负责,卫健、老干、财政、人社、住建等20多个部门分工负责。

  重点一:持续解决就医难问题

  《通知》要求,2024年我市将推进医疗资源下沉社区(村),推动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同址或邻近设置,实现社区(村)自主健康监测设备配置全覆盖。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试点,推动建立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综合防控机制;建立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签约服务关系,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一对一家庭医生服务;开展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免费筛查,持续落实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一年两次免费体检项目;支持医疗资源富余的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培育开展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机构遴选工作;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以及医院老专家到社区(村)志愿巡诊活动;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安宁护理有关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2023年,我市《党建引领“为老事” 托起幸福“夕阳红”》获评全省民政领域改革创新推广案例。全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达10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4.06%;广泛开展老年健康基层行活动,组织开展老年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800余场次,宣传防止养老诈骗、看病就医、心理健康等知识,发放老年健康宣传资料83万余份。今年,市政府印发《襄阳市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遴选市第一人民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先行试点,探索安宁疗护服务。

  重点二:持续解决就餐难问题

  《通知》要求,今年我市将依托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星级养老机构、农村幸福院、社会餐饮企业等,加大“幸福食堂”建设力度,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扩面,推进30个老年幸福食堂(助餐点)建设,力争2024年市、县两级城区助餐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对老年人助餐设施监管。探索“社区公益基金+幸福食堂”试点,充分发挥慈善公益助力老年人就餐作用。

  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2023年,我市紧盯老年人就餐需求,在中心社区加快幸福食堂建设,依托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星级养老机构、农村幸福院、社会餐饮企业等提供老年人就餐服务,实现就近、就便就餐。截至目前,全市正在运营的幸福食堂(助餐点)有105个。

  重点三:持续解决就学难问题

  《通知》要求,持续推进老年大学向基层延伸,2024年中心城市社区老年学校覆盖率达到100%,着力提升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办学水平;培育10所乡镇(街道)、20所社区(村)示范老年学校;加大各部门资源整合力度,在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红色物业”等服务阵地和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等机构,嵌入老年教育等为老服务功能,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就学阵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不具备单独办学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设老年教学点;推进优质资源下基层,举办线上、线下老年大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持续扩大专业班级覆盖面,培养多样化教师队伍。

  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2023年,我市推动全市建立乡镇(街道)老年学校112所、社区老年教学点351所,招收学员5.7万余人。建立全市老年教育师资库,开办30期基层老年学校辅导员班,4780人次参训,培养450余名后备教师,1860名师生骨干在基层开班授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老年学校、进老年社区、进老年课堂,开展送学上门7800余人次,发放学习资料15.2万本,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持续推进全市一体化5G老年智慧校园建设,实行“线上+线下”双轨制教学,线上学习超过20万人次。积极推进涉老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到社区(小区),构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红色物业”阵地体系,在1519个“红色驿站”丰富为老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以老年教育为基础,融合党建、文体、医康、助餐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重点四:持续解决救助难问题

  《通知》要求,今年要以社区(村)为单元,建立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对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及家庭给予临时救助;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探访、结对帮扶、邻里互助等方式,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启动低保家庭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试点,2024年高质量完成2000户特殊困难及低收入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建设运行襄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形成全市加装电梯“一张图”;新建11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改造提升2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推进襄阳市五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困难老年人基础信息采集和跨部门数据共享。

  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2023年我市建立特殊困难老人包保帮扶关系1.2万余对,设立老年心理关爱项目点25个。积极推进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我市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数量增至15个。全市改造老旧小区427个、加装电梯157台,受益居民2万余人。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1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档升级20个,完成特殊困难及低收入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00户,建立家庭养老床位3863张、完成上门服务7727人次,“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