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10年来,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很多珍稀鸟类都选择来十堰“安家落户”。通讯员 王福贵 摄
关停并转各类重污染企业近560家;应用27种治污技术,成“全球污水处理技术博物馆”;设置“空天林地水”五道防线,不让一滴污水入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来,“加减”之间,彰显的是320万十堰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守护一库碧水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
科学治水全国样板
丹江口水库,被称为“北方大水井”。阳光下,库面澄澈如镜,取一瓢饮,清洌甘甜。
一库好水的背后,有着“壮士断腕式”的故事。
十堰黄姜种植总面积一度占全国的43%,全市黄姜加工企业79家,从业人员达100万人,年产值14亿元。黄姜加工会产生大量废水,为保护水库水质,这一重要产业被“连根拔掉”。据统计,十堰累计关停并转各类重污染企业近560家、拒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145个,拆除丹江口库区养殖网箱18.2万只。
减少污染企业,增加治污设施。10年来,全市上下治水护水的步伐从未停止。
在茅箭区泗河尾水水质净化厂,人工快渗池曝气作业喷出的水花,犹如一道道喷泉。
“人工快渗池对已处理污水进行再处理,担当泗河‘守门员’角色。”茅箭区区长李琴说,泗河下游建成的人工快渗工程,采用“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渗”工艺,日处理能力6万吨,出水水质可达地表水Ⅲ类标准。
流经十堰的泗河、神定河、犟河、官山河和剑河等5条河流水质曾为劣Ⅴ类。10年来,全市针对这5条河及其支沟大力实施截污、控污、清污、减污、治污五大工程,整治排污口590个,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400多公里。
“时隔数十年,白鹭又回到神定河、犟河了!”10月21日,看到一群群白鹭在城区河道翩翩起舞,爱鸟如痴的十堰著名鸟类摄影师刘洪军难掩兴奋,“这几年,海南虎斑鳽、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水鸟频频现身。”来自市野保站的多年跟踪调查显示,十堰境内发现有317种鸟类栖息生存,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人工湿地、CASS工艺、STCC技术、A2/O工艺、人工快渗技术、IBL技术、红菌技术……”谈起五河治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蓝劲松自豪地告诉记者,“全世界治理污水的先进工艺有30多种,十堰引进了27种,堪称‘全球污水处理技术博物馆’,五河治理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的样板。”
智慧管水科技助力
“护好一库碧水”是十堰天大的事。不让一滴污水入库,是320万十堰人民的庄严承诺。
“卫星监测到浪河镇一条支沟存在异常,请迅速处理。”10月20日10时许,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卫星遥感监测系统上报一条问题信息。10秒钟后,系统自动判定为可受理,并迅速派单给浪河镇政府。不到两小时,责任“河长”带领工作专班赶到现场处置完毕,并将具体情况、处置措施及工作过程拍照上传。
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和支沟分片包干治理体系,为2489条大小河流配齐“管家”。同时,通过整合部门力量,建立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和县市区分中心,形成从预警到调度、办理、销号的工作闭环。
“报告指挥中心,无人机自动巡航监测系统已就绪,请求起飞……”11月
12日下午,在丹江口库区郧阳段,4架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缓缓升空,沿着环库岸线开展巡库巡河飞行任务。
无人机可以看到卫星和监控探头看不到的盲区。目前,我市在所辖的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等地布设归巢式无人机50余套,每天按照设定路线多轮次自动巡飞,发现问题自动拍照留证。
智慧林业系统的高点探头可360度旋转、50倍放大监控画面,自动捕捉火光和烟雾,对疑似火情进行监测预警;管道机器人可钻地对雨污管网进行“肠镜”式全面体检、精准定位修补;242人的库区水质综合执法队伍、478人的市县水质联合巡护队伍、40人的生态环境警察队伍立体开展水质监管……10年来,我市全力构筑五道水质安全监管坚固防线,坚决打赢守水护水的“人民战争”。
全民护水齐抓共管
11月12日清晨,丹江口市63岁的居民蒋德新解开船锚,两步跨上清漂船,开始新一天的巡护清漂,今年是他参加义务清漂工作的第四年。
驾一叶轻舟,倾一生所爱。生长在汉江边,蒋德新年轻时是十里八乡出名的“浪里白条”。当地禁渔后,他主动上交跟了自己半辈子的9艘渔船,还帮助社区做其他渔民工作,最终整个社区的渔民都按期转产。10年来,环丹江口水库近2万渔民全部转产上岸,其中超1300人加入义务清漂队,日复一日守护一库碧水。
蒋德新也是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的一名“小水滴”,曾上榜“中国好人”。目前,该市已成立336个“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组织,实名注册志愿者近9万人,带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常态化在丹江口库区开展库面清漂、库边清渣、库岸巡护等工作。
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护水活动,是十堰全民保水护水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已开展各类守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2.1万场次,参与志愿者9.8万人次。
为让更多力量参与“文明河流”建设,十堰还将视野向受水区延伸。去年12月,北京、十堰两地联合发起成立京堰节水爱水护水志愿联盟,两地的
69支志愿者服务队伍、7800多名志愿者参与,携手打造“文明河流”。
今年66岁的贺玉凤,是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小河屯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她所在的“夕阳传递志愿服务队”是联盟成员之一。不到一年时间,贺玉凤已带领志愿者到十堰开展护水活动4次。“这是我们在北京每天喝的水,更应该自己参与护水,把一库碧水保护好。”她说。
监测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以上,已累计向北方送水超680亿立方米。今年以来,十堰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全市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记者 纪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