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襄阳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政务

2025-02-06 00:00 来源: 襄阳日报 张亚婷 陶丽娟
【字体:

  1月29日,民间艺人在襄城小北门广场表演舞龙。李旭晖 摄

  2月2日,民间艺人在唐城景区表演非遗打铁花。杨东 摄

  2025年春节,襄阳城热闹非凡,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一场场“文化盛宴”,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绘就了一幅充满年味与文化底蕴的绚丽画卷。

  民俗迎春 传承年味

  为庆祝首个“非遗版”春节,襄阳以民俗为笔、文化为墨,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书写着独属于新春的温暖篇章,让春节民俗在年味里传承和延续。

  写春联、贴福字,这些熟悉又喜庆的传统习俗在襄阳各地温情上演。市文联组织1000余名文艺工作者开展100多场活动,送出万份“文艺年货”,惠及10万余名群众。他们精心策划的“文化列车千里行”活动,让文艺的温暖随着归乡人一路传递。70余支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机关、企业、学校、乡村(社区)、军营等地,挥毫泼墨,写下万余副春联、2万余个“福”字,为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

  襄阳各地的民俗表演同样热闹非凡。农历正月初一,襄阳古城巨幅年画高悬,街头灯笼摇曳,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襄城区举办民俗大拜年活动,民俗表演队伍走上街头,表演舞龙、舞狮、划旱船、骑毛驴、蚌壳舞等,引得市民驻足观看。宜城市举行春节大型民俗巡演活动,舞龙灯、打腰鼓、扭秧歌、“老背少”等表演精彩上演。保康县开展春节民俗文化“踩街”活动,上百名民俗文化传承人和爱好者表演舞龙灯、舞狮等传统民俗节目,欢庆新春……

  文化馆也成为市民过节的好去处。春节假期,枣阳市文化馆里人头攒动,枣阳粗布、剪纸、面塑、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吸引参观者的目光。

  文化惠民 温暖人心

  戏曲演出是襄阳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谷城县越调传承中心在多个乡镇举办10场线上线下传统戏曲演出,吸引30余万人次观看。老河口市艺术剧院“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在该市中山公园举办5场戏曲文化演出活动,该市各社会文艺团体举办传统文化展演等活动80余场次,吸引6万多人次观看。

  樊城区米公祠举办西园雅集“宋词·满庭芳”新春游园会等10场戏曲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光彩。襄城区文化惠民节目有歌曲、舞蹈等,并融入襄阳花鼓戏等地方特色,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各类文化展览在各地举办。市文联举办汉水风雅——襄阳市书法美术精品展和“赋彩襄阳”当代油画精品展,吸引市民前来打卡。市展览馆汇集湖北、贵州两省100件“三线”主题美术精品,生动再现了三线建设的火热岁月。保康县举办“梅好有你”——蜡梅书画摄影展,为游客搭建以花会友的平台。六〇三文创园举办“年画迎新春 欢喜过大年”活动,展出多地年画佳作,并设置木版年画拓印体验区,吸引游客参与,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市图书馆开展30余场“襄图里的年味”系列活动,涵盖观影、展览、讲座、手工制作等多个领域。市博物馆举办“灵蛇贺岁:博物馆里的春节民俗”系列春节主题社教活动,让市民了解春节民俗,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各地还持续开展送春联、送图书、演出、线下线上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温暖人心,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旅融合 亮点纷呈

  2025年春节,襄阳各地高度重视文旅融合,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湖北日报》等媒体予以报道。

  《人民日报》刊发《古城街巷韵味浓》,让襄阳这座古城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独特韵味。央视新闻聚焦非遗文化主题街区——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这里举办的“侠义襄阳城 勇闯烟火巷”等特色活动让人们在逛新春集市、玩国潮游戏、看非遗表演中享受美好的假日时光。

  宜城市将大型襄阳花鼓戏《长山壮歌》“搬”到长山脚下的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家国情怀。保康县尧治河村举办的除夕团年宴、祭拜尧帝大典等民俗活动登上央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在各种特色活动的加持下,襄阳文旅热持续升温。古隆中景区举办“隆情诸葛庙会”大型主题活动,包括非遗市集、古韵演绎、锦囊传奇等六大主题活动,带领游客穿越时空,开启一场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之旅。唐城景区全天近百场演出火热上演,为游客奉上国潮“视觉盛宴”。樊城区关圣古镇举办襄阳首届关帝彩灯非遗艺术大庙会,每天近30场精彩节目上演,展现了襄阳独特的文化魅力。

  武侠元素的应用成为今年文旅融合的一大亮点。汉江游轮码头及游轮甲板设置多处射雕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拍照留念。在唐城景区,无人机演绎“郭靖拉弓”,点亮了夜空。襄水街百米金庸武侠墙也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此外,春节期间,襄阳城墙砖文化馆免费开放,让游客全面了解襄阳古城的建城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