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国内首座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汉江特大桥成功合龙,标志着西十高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十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西安、商洛、十堰三市,接入已建成的汉十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通车后,西安至十堰将实现1小时内到达,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带动秦巴山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十堰是区位独特的节点城市,地处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成渝、关中、中原、武汉四大经济板块的重要连接点,也是全省四个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之一。汉十高铁、襄渝铁路贯穿东西,武西高铁即将连通,高速公路“四纵三横”路网完善,武当山机场通达全国20多个城市,十堰至周边大中城市“两小时高铁圈”,至全国主要城市“两小时航空圈”已经形成。
城市是服务建成支点的重要平台。
2024年,十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外地人在十堰购房占比13%、跨区域来堰就医达208万人次。经过多年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十堰进入聚势突破、转型蝶变的关键期。西十高铁开通后,十堰节点城市地位将更加凸显,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
依托武当山世界级名片,十堰对标国际标准,积极抢抓重大发展机遇,确定城市向东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高标准规划武当新区,高起点建设中央商务活力区,高水平打造世界绿色低碳城市。以武当山为龙头带活全域旅游,实施大武当发展总体战略,推动中心城区与武当山特区、丹江口市协同发展。
锚定“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发展目标,我市大力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功能品质,持续巩固医疗、教育、消费优势和产业、置业、就业吸引力,更好汇聚区域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打造湖北九州通衢、通商、通融的西向重要节点,为服务建成支点贡献十堰力量。
“我们深入实施‘民生十大行动’,通过保房位、扩岗位、添学位、加床位、增车位等措施,推动人居环境改善,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品质养老体系,构建高品质消费场景,让所有在堰人员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温度。”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辉说。
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
我市坚持把城乡融合发展和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谋划工作的逻辑起点,持续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位于竹山县的秦巴钡盐有限公司是国内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领军企业之一。该公司通过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在钡盐产品精细化加工与高性能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更远销海外,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竹溪县与陕西省旬阳市、重庆市巫溪县等地共建“武陵朝秦暮楚游”等跨省旅游线路,实现文旅资源共享,通过“文化基因+生态底色+科技赋能”三维驱动,实现了从“深山小城”到“文旅强县”的跃升。
张湾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纵深推进动能转换,持续推动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该区与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约政企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园,开启十堰低空经济新纪元;十堰华工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助力鄂西北地区跨入“光智造”时代……
茅箭区推动整车、专用车、汽车零部件及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聚链成群,上新驰田新能源矿卡、迅捷安无人机消防车、智由冷链物流车等专用车产品,抢占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方向“小而美”细分领域新赛道,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雏雁紧随的“雁阵”格局,打造“大山里的深圳”先行区。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出门见绿、推窗见景。十堰,这座拥有仙山、碧水、汽车城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索、体验和生活。(记者 段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