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襄州区黄龙镇的金色麦浪中,大型收割机轰鸣作业。随着该镇2万亩大麦进入收割期,我市“三夏”生产攻坚战全面打响。据悉,“三夏”期间,我市将组织20多万台(套)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农机投入生产。
黄龙镇是农业大镇,小麦种植面积达10万亩。目前,该镇已成立农机检修小分队进村入户检修农业机械,确保安全操作无事故。同时,对来自河南、安徽等地的跨省作业农机手在生活上提供便利。
当日,在襄州区古驿镇吕镇村,肖世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300多亩油菜基地里,两台收割机正全力抢收。该社采用两段机械化收割方式:先割倒晾晒几天后再捡拾脱粒,可有效降低收获损耗。据了解,当前,我市81.94万亩油菜进入收割期,各地正积极协调收割机进行收割;536万亩小麦将在本月中旬进入抢收期。
近年来,我市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培育优质、高产、稳产且适应性强的系列小麦良种,集成应用机械条播、化学调控、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及“一喷三防”等绿色高效技术,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作业,为小麦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量的提升得益于播种、管理等环节采用精准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技术以及耕、管、防、收、储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化率达87.2%,不仅提高了小麦的产量,更保证了小麦的品质。目前,我市各地正组织调配各类大中型收割机,全力以赴迎战“三夏”,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