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您的当前位置:i新闻 > i看世界文字版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最后的房子: 不仅处理遗体

2016-07-27 10:43 来源: 长江网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长江网讯(长江网i记者 李倩彤 李华清)香港人避讳谈及死亡,对殓房知之甚少,对解剖也谈虎色变。为了让公众近距离和更客观地认识殓房和解剖,在公营医院殓房工作的陈嘉薰用自己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写成《最后的房子》。

病理解剖医生陈嘉薰在讲座上做分享。李华清/摄

  病理解剖师:大众对职业还存在误解

  病理解剖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入殓师,陈嘉薰每天除了要处理过世病人的遗体外,平时也要做常规的病理分析报告,由于香港人对遗体入殓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不甚了解,殓房的工作人员常常还需要不断为逝者家属做解释工作。作为一名病理解剖师,工作其实并不简单。

  最常见的误解是逝者遗体容貌变化。不少家属到殓房认领遗体时发现逝者的容貌变化会感到吃惊甚至怪罪到医生身上,给医生带来不少麻烦。对此,陈嘉薰称,遗体保存在1~4摄氏度的温度下20天,还不会腐烂,但即使排除做手术、病理临床表现等原因,遗体被长时间低温保存,会失去很多水分,就好像蔬菜放在冰箱里保存会脱水一样,人也会变得皱巴巴。

  另一种常见误解是遗体排泄,“如果病人在临终前患肺水肿,遗体很有可能会从嘴角流液体出来。”陈医生绍,有液体从逝者嘴巴、眼睛、耳朵、肛门等地方流出是很正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殓房的工作人员会在家属瞻仰遗体前为遗体做简单擦拭,并让亲属做好心理准备。

  中国人在遗体解剖上存在本能的抗拒,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家属以为解剖会破坏遗体的完整性。在讲座上,陈医生也给大家普及了临床解剖的知识。临床解剖分为局部解剖和全身解剖,所以临床解剖不代表支离破碎,如果是做脑部的解剖,只需要在两耳后和脖子处开三刀,解剖完毕还可以缝合,对于逝者的遗容影响并不大。

  陈嘉薰先前写虚构文学,此次他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故事写下来,一来是希望读者能更深入和客观地认识殓房,感受殓房里鲜为人知的温情,激发读者对生命的珍视,也了解病理解剖师的工作特点和内容,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做到相互体谅,二来是希望让读者建言献策,携手推进殓房的发展,最后希望破解港人对死亡的禁忌,期待大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看待死亡。

 

《最后的房子》封面。李倩彤摄

  殓房:还与极大的发展空间

  殓房在医院里头是神秘的存在,每家医院都会有一个殓房,每一家医院又好像没有殓房,“没有病患到医院来喜欢看到一个显眼的殓房。”就像病理解剖师一样,通常被安排在医院地库的殓房鲜有人踏足,也不会有人想去主动了解。

  《最后的房子》的编辑在现场分享了一次自己去殓房的感受:进入地下的殓房需要走一条长长的通道,每走一步,光线就暗一点,即使走着走着有微弱的灯光照明,却是蓝光,在痛失亲人的情况下,感觉人生都看不到希望。“有逝者亲属反映,病人一逝世,同病房的病友催着运走遗体,医生护士忙着照顾别的病人了,从人来人往的病房去到冷清简陋的殓房,感觉被人唾弃了一样。”一位在讲座现场的观众也分享了亲人去世后被“冷落”的经历。

  显然,绝大多数去过殓房的人并不满意那里的环境,这点陈嘉薰也承认,殓房还有极大的改善空间。在香港,在医院逝世的遗体会被放在殓房的雪藏架上20天左右,而这20天对于某些逝者的亲属来说意义非凡。在陈嘉薰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家属赶不上见亲人最后一面的情况,为满足这些亲属瞻仰遗容的需求,香港部分殓房会提供这项服务,亲属可以在瞻仰室陪伴逝者。

  除了提供瞻仰遗容服务,殓房的布置也应该更加人性化。陈嘉薰认为,殓房一穷二白的布局对家属的情感指引非常负面,不容易排解失去家人的悲痛,而更多家庭式的布置,比如将殓房墙壁更换为木色,通道设置透明让更多阳光能投射进,空间也可以更多的扩展,将瞻仰室和遗体停放隔绝开来,以保护隐私。

  “刚参加工作时,我觉得殓房就是处理遗体和解剖的地方,但是在慢慢的工作中我发现,不是这么简单。” 陈嘉薰说,殓房的更多功能,还是在于抚慰逝者家属的心理创伤,就像一个心灵中转站一样,要让家属在这里,感受遗体温度的退去,慢慢接受家人离开的事实。

  不过,他同时也提到,香港的床位稀缺,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病人去世后要求快点转移到殓房也是无奈之举,只是做法不够妥当和有人情。如果可能,希望通过努力改善殓房的环境,让殓房替代病房的功能,让逝者家属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房子里,慢慢告别,笑着和亲人说再见。

  《最后的房子》的编辑说,这本书很有可能是香港开埠以来第一本公开谈论殓房的书,正如书籍封面上写的,“这世代,殓房也肩负教育使命,愈接近死亡,反而能克服恐惧,令它少了分狂傲;愈认识死亡,反而能学懂珍惜,尊重和享受生命。”

 

责编:王冲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相关阅读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