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您的当前位置:i新闻 > i新社 > 武昌理工学院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让思政课堂“强底气”、“接地气”、“有人气”

2018-02-01 14:57 来源: 长江网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长江网讯(i记者 张蕾 刘明杨)

  在我国高校中,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它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就开设了思政课,以期让学生尽早接受思想道德的熏陶。然而长期以来,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却被贴上了“枯燥”、“无趣”、“假大空”的标签,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不高,课堂上“低头族”、“神游族”和“瞌睡族”比比皆是,“考前突击法”成为许多同学惯用的思政课考试复习方法。

  思政课如何摆脱目前这样的窘境,让课堂更为“强底气”、“接地气”、“有人气”,10多年来,武昌理工学院一直在积极探索思政课堂的教学改革创新。这几年,该校很多学生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感觉:“今天老师给我们讲的是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现实情况,课堂中老师引用了很多热点时政和身边的事例,使原本‘高大上’的理论变得可感可知,这堂课完全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枯燥无聊,时间过得特别快。”王南芳老师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让汉语言1401班学生余致兵感到既新奇又振奋。

  从上课学生逃课普遍、课堂上昏昏欲睡成片,到现在很多课堂考勤都是全勤、课上“低头族”渐渐消失,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武昌理工学院思政课堂的这些改变?近日,笔者带着这个疑问走访了武昌理工学院几个思政课堂,实地探寻一下这些改变的根源所在。

  结合现实,课堂更有亲和力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上,思政课老师李博豪在上课开始时就给同学们抛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请同学们续写前面这段话。

  “理想在每一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理想也不一样。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什么也不干,我们就谈谈理想,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李博豪老师在给同学们讲授“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这个知识点时,他用这样的方式带动起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时间课堂上气氛热烈。

  “我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桃李天下。”来自汉语言1601班的张一凡同学第一个站起来与全班同学分享了她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围绕这个话题,课堂上同学们几乎人人都有话说,在讨论中有的同学把大学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作为个人职业的理想,有的同学把考上研究生、公务员作为个人理想,还有的同学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已列出4年学习计划,并且把每天的时间安排精确到了分钟。

  “启发学生结合实际谈感想、讲故事,只有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问题,理论知识讲授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谈身边事能使理论课堂更具亲和力,同学们只有对书本上的理论理解透彻,学习兴趣才会变浓。这样的讨论也会给其他同学起到激励作用,课堂不再死气沉沉。”李博豪老师在谈到自己这种授课方式时这样说。

  来自网络工程1501班的曹艺同学表示:“以前总认为思政课就是用来修几个学分的,平时上课很少认真听,但现在老师课上经常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讲知识,让我们有话可说,不再是机械地听老师一个人讲。”

  李博豪老师说:“课堂上我们提倡学生自己踊跃回答问题,不轻易否定学生观点,鼓励同学发散思维。”在给会计专业学生上课时,李博豪老师一般会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是什么样的,在企业里所扮演的角色,自己看过的一些和会计有关的新闻等。在轻松的氛围里,李博豪老师的课堂经常会出现20多位学生争相回答问题的场景。

  校长助理蔡贤浩教授表示:“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动性和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与时俱进,知识注入“时代火花”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现代社会还有无产阶级吗?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还有现实意义吗?”“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60多年前,是否过时了?它对大学生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很多同学在上完思政课后,常常会产生一些疑问,关于思政课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否过时的讨论尤为突出。

  思政课属于我国高校的传统课程,目前各高校开设的思政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4门课程。思政课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在讲历史,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里面的历史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他们切身生活也有一定距离感,同学们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很多时候同学们只能靠机械被动的去记忆。然而,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思政课堂要想真正“活”起来,思政课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必须要鉴古知今,因时而进,思政课堂应从时代精神和学生自身要求出发,在理论知识中注入一些“时代火花”才会散发出新的光芒。

  曾晓辉是武昌理工学院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思政课老师。这一天,曾晓辉老师正在给学生讲授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容。正式授课前,他先用PPT给同学们演示了他自己家里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他家变化为缩影,从而引出改革开放给我国来带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当时我国经济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大家穿的都是黑、白、蓝三种颜色的粗布短衣,交通工具主要靠双脚。课堂上,曾晓辉老师还特地将自己家中收藏的粮票、布票、油票等拍成照片展示给同学看,让大家有直观的认识。

  曾晓辉老师说:“现在上大学的孩子都是90后,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只是听老师或家长说过,并没有经历过。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更加有利于同学们去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曾老师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改革开放时代非常‘接地气’地给大家描述出来,让我从中感受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在听完曾晓辉老师的课程后,造价1504班的刘掉同学表示自己在这堂课上收获满满。

  “互联网+思政”,打破课堂时空界限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极大促进,学生的信息接受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武昌理工学院思政课部近几年也开始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的教育新模式,在思政课教学载体信息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

  来自营销1501班的康秋梅同学就有这样一番体验:“课上有时我不太理解老师讲述的知识点,经过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后,我通过QQ交谈的方式找到了我的思政课老师,她很开心地为我解答了我的疑惑。”

  在武昌理工学院,思政课部的每一名老师都开通了导师微博、并建立了QQ交流群和微信交流群,老师们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力量,经常在微博或群里上传和分享一些与思政课程有关的章节重难点讲解、课堂教学案例、思政类影视素材等供学生参考。学生们也可以在网上随时随地@老师,向老师求助课程问题。网上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实现了师生间的实时互动,老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疑问,师生感情在交流中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为了使学校的优质思政课资源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该校思政课部将所有思政课程都搬上了网络平台,构建起了教师课堂专题教学与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学生通过账号登录,搜索我校的相关思政课程,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和课件,提前进行自主学习。同学们可以通过平台和老师互动交流,课后还可通过平台上传作业,老师也可以在平台上组织讨论、批改作业等,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做到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该校思政课部还针对每门课程分别制作了预习题库、练习题库、复习题库和考试题库,制作了全部教学课件及部分教学视频,并推出了20多部思政课程微课,丰富的学习资源,使我校思政课逐步实现了教学设计“情景化”,教学案例“典型化”。

  “‘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仅拓展了时空的界限,而且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着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思政课信息化改革中,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水平。”该校思政课部主任徐时新教授说道。

  化“大班”为“小组”,课堂更具生命力

  为了节约教育资源,在我国高校思政课采用大班教学是较为普遍的现状。上百人挤在一间教室中,课堂秩序比较混乱,学生参与度不高,老师组织教学的难度也增大不少。如何在现有资源情况下破解难题?武昌理工学院创新性提出了对思政课堂进行“大班小组化”管理的新模式。老师们将每个大班按6人一组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平时成绩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

  实行“大班小组化”管理后,在张翠萍老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上课铃声响起,张老师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对班上同学进行一一点名,而是让每组小组长对本组组员进行清点后,将缺勤人数报给老师即可,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

  这堂课张翠萍老师讲的是“长征精神”,她的上课方式和以往有所不同。课堂上,她坐在讲台下成了“倾听者”,同学们站上讲台成了“主讲人”。原来在上一堂课结束前,张老师就给每个小组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并制作PPT,提前准备与“长征精神”主题相关的节目,下一堂课各小组将派代表上台来给大家“讲课”。这堂课开始后,张老师按照此前的安排,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课堂上,各小组代表轮流上台演示各自制作的精美PPT,给同学们讲解他们所理解的“长征精神”,朗诵长征诗歌,演唱红歌……大家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此次课程。

  张老师解释道:“每一个班分为9个小组,每组选1名代表制作PPT并讲课,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评委给讲课同学打分,取平均分为该同学的讲课得分,得分将计入该小组所有同学的平时成绩。”

  “长征精神,我们从小听到现在,但什么是长征精神,为什么要弘扬长征精神,怎样弘扬长征精神,很多人可能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当我们自己动手去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准备节目的时候,我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更深刻了,非常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电信1401班的张延祺同学感慨地说。

  思政课堂“大班小组化”管理模式在该校实行以来,一些同学们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同学们参与度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和团队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增强,学生“动”了起来,课堂也显得更具生命力。

  全校联动,思政课部更完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政课的课程特点在于它既讲究知识性,又注重思想性,武昌理工学院对于学生学习思政课效果的评价重在“知行统一”,全校形成了“联动一体化”的评价机制。

  学校把学生思政课“学”的效果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挂钩,学生抽烟、酗酒等日常不文明举动都将会纳入到测评体系中去。我校思政课部还和学工处、校团委等部门相互配合,对学生的“知行统一”考核形成一种互动关系。除了课堂教学外,思政课老师还经常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和学生一起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到农村、工厂进行社会调研等,思政课老师将通过各种活动去观察和了解学生,并引导学生。

  此外,各班素质导师会不定期到思政课堂检查学生的到课情况,思政课老师也会与素质导师积极沟通、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思想倾向,把不合理的情况“扼杀”在摇篮中,这样有利于老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也促使学生更好做到“知行统一”。

  目前,该校思政课部共有教师30余人,全部教师都获得硕士以上学历,一个结构较为合理、职称层次较高的优质师资队伍正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该校思政课部老师在科研领域上也取得了比较亮眼的成绩。其中,曾晓辉老师的《习近平供给侧改革思想研究》获批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张翠萍老师的《传承与创新:习近平反腐败思想研究》获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这些学术内容与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密切相关,武昌理工学院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该校思政课部主任徐时新教授对课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呈现出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形势,这些改革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完善机制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做更大努力。”

责编:王冲

声明:

1、i新闻为长江网原创栏目,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本栏目所有内容为网友提供,如涉及单位、团体或个人对内容有异议可向长江网提出,联系电话027-85778997。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相关阅读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